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小阴唇疣状黄瘤病例分析

2022.2.25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8 岁。因发现右侧小阴唇肿物并缓慢增 大 4 年余。患者 4 余年前偶发现右侧小阴唇处一枚绿 豆大圆形结节,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皮损缓慢增大 成肿块,于 2016 年 6 月 9 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既 往有外阴慢性瘙痒史 10 余年,偶搔抓,曾在外院诊断 为“外阴白斑”,白斑无变化,未予治疗。否认外伤史、 感 染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患者。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大 阴唇苔藓样变,伴有色素沉着斑,大阴唇内侧及小阴唇 均有色素减退性斑,境界较清,触之软,未见萎缩及瘢 痕,无浸润;右侧小阴唇处见一枚约 12 mm×6 mm 粉色 增生性肿物,类椭圆形,表面不光滑呈颗粒状,与周围 皮肤界限欠清(图 1),触之质韧。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 及凝血功能均无异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乳头 瘤样增生,表皮突向下明显延伸,表皮内明显坏死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乳头可见丰富的泡沫细胞聚集,伴有 明显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图 2A、 B)。 诊断:疣状黄瘤。


15202203752944.jpg

右侧小阴唇部可见一枚粉色增生性肿物,表面呈颗粒状 图 1 疣状黄瘤患者小阴唇皮损


1645758214530882.jpg

A: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B:表皮内见明显坏死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乳头层见 大量泡沫细胞聚集,伴有明显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图 2 小阴唇疣状黄瘤患者皮损组织病理像(HE 染色 A: ×40;B: ×200)


2 讨 论


疣状黄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皮肤黏膜病变,主要 发生于口腔黏膜,于 1971 年由 Shafer[1]首先描述,发病 率在 0.025%~0.05%。口腔以外的疣状黄瘤更为罕见, 主要见于肛门及生殖器处的皮肤黏膜[2]。临床主要表现 为单发的疣状或菜花样增生物,可呈黄色、白色或红色 等,多发生于 40~70 岁人群。本病诊断需依据组织病 理检查。疣状黄瘤的组织病理颇具特点,主要表现为表 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无 细胞异形性,特征性表现为真皮乳头层明显黄瘤样泡 沫细胞浸润,免疫病理这些泡沫细胞 CD68 表达阳性, 此外,CD63 及 CD163 也表达阳性,提示其来源于单核 巨噬细胞[3]。本例患者的组织病理表现符合疣状黄瘤。 本病的临床皮损容易与尖锐湿疣等混淆,但尖锐湿疣 初期常为多发性丘疹,逐渐融合。 目前疣状黄瘤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可能与局部微环境、微生物、机械损伤及药物等相关, 疣状黄瘤常伴随局部其他疾病,如硬化性苔藓、扁平苔 藓、乳房外 Paget 病及放射性皮炎等[4]。推测其可能在 这些情况下表皮发生了退行性改变,而 Ide 等[5]认为疣 状黄瘤可能是由非典型 T 细胞介导的,针对发生退变 的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免疫反应。因为疣状黄瘤临床 表现类似人类生殖器疣,并且好发于黏膜部位,有人推 测其与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存在相关性,但既 往报道中大部分患者 HPV 检测为阴性,组织病理中无 病毒感染细胞的证据,目前暂无法证明其相关性。本例 患者既往存在外阴瘙痒史及“外阴白斑”多年,未予诊治,大阴唇局部皮肤增厚伴有色素沉着,小阴唇出现 对称的色素减退,无增厚或萎缩,不符合外阴白斑病 及硬化性苔藓,提示慢性皮炎、搔抓导致局部损害。推 测外阴的慢性炎症可能是本例患者发生疣状黄瘤的 主要原因,组织病理中表皮内有明显坏死角质形成细 胞也支持这一推论。 本病预后良好,冷冻、电切除、激光及放射治疗等 均被用于治疗疣状黄瘤,但目前最可靠的治疗手段仍 是手术切除[6]。本例患者皮损较局限,予以手术完整切 除,目前仍在随访中。


参考文献略。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