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2022.3.30

颅内黑色素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本病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容易误诊,预后不佳,多数患者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半年内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7岁,因“头痛、言语困难半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个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头痛,吐字费力、言语表达困难,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右侧肢体乏力,遂就诊我院。既往两年前因右侧足跟部肿物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未行放化疗,半年前足跟部肿物复发伴皮肤破溃,未予重视。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能正确对答,但发音障碍,找词困难,右侧腹股沟区、小腿、大腿内侧可触及数十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直径约3 cm,边界不清、质地偏硬、活动度差,压痛明显,右侧足跟部可见范围约5 cm×5 cm×4 cm的肿物,局部有黑色素沉着,中央可见范围约1 cm×1.5 cm皮肤破溃,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III级,左侧肢体肌力V级,病理征阴性。


颅脑CT示:左侧额颞叶可见类圆形高密度影,周围有环状低密度水肿带,中线结构居中,考虑为出血性改变(亚急性期)(图1),脑MRI示:左侧额颞叶可见3.5 cm×4 cm×4 cm类圆形占位,T1呈高信号,T2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现程度不等的强化,其结节灶位于额下回后部,强化明显(图2)。


1648612744617803.png

1648612744269353.png


诊治经过: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诊断考虑有颅内黑色素瘤或胶质瘤伴卒中可能,拟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次日患者突发颅高压危象,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叶高密度范围较前明显增大,考虑出血增多,中线结构右侧移位(图3),急诊行手术治疗,采用左侧额颞顶部“?”切口,术中见额颞叶皮层黄染,结合术前CT、MRI所示确认肿瘤位于额下回后部皮层下,避开额叶语言区皮层,切开病变皮层即见灰黄色肿瘤组织,无包膜,与脑组织边界不清,质地脆软,血供丰富,分块切除肿瘤,大小约3 cm×4 cm×4 cm,同时清除肿瘤深部出血约40 ml,术后脑压不高,还纳颅骨。


术后患者意识障碍恢复,复查MRI提示病灶大部分切除(图4),术后病理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图5),免疫组化:Vimentin(3+),HMB - 45(3+),S-100(3+),行PET-CT检查示:左侧额颞叶未见明显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区,提示肿瘤切除完全,右侧腋窝淋巴结、右侧腹股沟及大腿根部内侧多发肿大淋巴结,FDG代谢增高。患者于术后半个月转至当地医院行放化疗,遗有不完全性失语及右侧肢体轻瘫。


1648612744945664.png


讨论


颅内黑色素瘤临床表现不典型,13%的颅内黑色素瘤患者甚至可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仅是通过体检或者颅脑损伤后无意中发现。根据肿瘤所在颅内的部位以及大小不同,可出现头痛、恶心、癫痫、肢体活动障碍以及精神症状等。有时因瘤细胞的代谢产物刺激脑膜可出现脑膜炎表现,脑脊液内常有轻度或中度蛋白增高和单核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肿瘤生长侵犯脑表面的小血管,造成出血,临床上可见反复发作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脑内血肿,故临床表现往往不确定,无特征性表现,因此常常导致误诊。


影像学检查中CT、MRI为诊断黑色素瘤的重要检查方法,CT特异性差,可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少数表现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MRI检查为首选,但表现比较复杂,其特点取决于肿瘤中黑色素的含量以及是否发生瘤内出血。由于黑色素瘤细胞内含有的黑色素带有顺磁性自由基,因此典型的黑色素性黑色素瘤和瘤内出血的黑色素瘤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周边有长T1长T2血管源性水肿信号,也可以因顺磁性黑色素含量的不同而表现为高、低或混杂信号,注射GD-DTPA后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强化。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与转移性黑色素瘤在治疗上有差别,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黑色素瘤的首选方法。其全切除预后较好,但复发仍常见,Wang等报告,原发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生存期可达11年。转移性黑色素瘤常为多发并且常同时伴有颅外转移灶,因此预后极差。多主张手术切除结合术后放疗,目前文献报道,手术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 mediansurvival  time,MST)是5~7.3个月。通过手术可切除较大的转移病灶,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术后放疗可以消灭手术后残存病灶和颅内其他部位的亚临床灶。


黑色素瘤根据其病理改变分为浅表扩散型、结节型、肢端黑痣型、雀斑痣型、未分化型,其中肢端黑痣型黑色素瘤患者约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的10%,多发生在手掌、足底、甲床及黏膜等处,以易出现区域性淋巴转移为其主要特征。


回顾该病人,有明确的足底黑色素瘤手术病史,原手术区域近半年来迁延不愈,且自足根部开始直至腹股沟区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提示肿瘤经淋巴途径转移,其表现均符合上述特点,充分诠释了该病例的典型性、特殊性。其次,患者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并出现颅高压危象,此时手术是唯一可以挽救患者生命的方式,不仅明确了诊断,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赢得了时间。综上,我们体会是面对此类少见病、疑难病时,只有反复细致的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全身查体,才能减低漏诊、误诊率。同时需要结合更具特异性、敏感性的辅助检查,才提高早期诊断率,而怎样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