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颅内多发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2022.3.03

1.病例资料

 

病人,女,50岁。因左侧听力下降1年余、行走不稳并进行性加重5个月、头痛2个月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无黑痣,闭目难立征(+),指鼻试验欠稳准,左侧听力下降。

 

术前头部MRI显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团块灶及右侧顶部硬膜下类圆形灶,呈短T1、长T2信号,增强明显均一强化(图1A~E)。

 

图1颅内多发恶性黑色素瘤术前MRI和术后病理表现A~C.术前MRI轴位T1、T2及增强示,桥小脑角区肿瘤;D、E.术前MRI冠状位、矢状位显示左侧顶叶硬膜下小病灶,考虑为颅内转移;

 

初步诊断:左侧桥小脑角及右顶凸面多发脑膜瘤。行左侧乙状窦后入路左侧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呈黑褐色,质地中等,血供一般,内含有细小碳末样颗粒,瘤周神经、软脑膜、脑组织黑染,肿瘤次全切。术后病理结果:恶性黑色素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图1F)。

 

图1F.术后病理表现,瘤细胞核较大,胞浆内含黑色素,病理性核分裂相多见(HE,×200)

 

病人无皮肤及眼球黑色素瘤手术史,查体皮肤无黑痣,术后查胸腹部CT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结合病理结果最终诊断为:桥小脑角区原发性黑色素瘤。右侧顶部硬膜下病灶MRI信号与桥小脑角区肿瘤相同,考虑为黑色素瘤沿蛛网膜下腔种植转移。术后未行放、化疗。随访至术后11个月,病人再次出现行走不稳、呕吐及吞咽功能障碍,复查MRI示左侧桥小脑角肿瘤复发,脑干受压明显。再经保守治疗半个月后死亡。

 

2.讨论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intracranialmelanoma,PMIM)非常少见,发病率接近0.005/100 000,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PMIM占颅内肿瘤的0.1%。PMIM的MRI表现为不同于其他肿瘤的特征性信号,通常为T1高信号,T2低信号,FLAIR序列高信号,并有不同程度强化。根据MRI表现也不同,可据此分为4个不同的亚型:黑色素型、无黑色素型、混合型及出血型。黑色素型和出血型最为常见,占颅内黑色素瘤的70%。即便如此,仍常见颅内黑色素瘤误诊为脑膜瘤、神经鞘瘤或AVM并出血的报道。

 

本文病例术前诊断为脑膜瘤,误诊原因有二:一是PMIM发病率低,对于该病的认识及警惕性不够;二是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若考虑到黑色素瘤的软脑膜起源及易沿软脑膜播散的特性,结合MRI可减少误诊可能。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显微手术、局部放疗、全脑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以手术并辅以放疗为主的PMIM标准化治疗方案在疗效上已取得一些进步,但该病仍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在努力加强手术全切率并保全神经功能同时,可继续在化疗、免疫治疗以及生物靶向治疗方向上寻找新的突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