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颅内尤文样肉瘤病例分析

2022.1.08

1.病历摘要

 

男,21岁;因“头晕、头痛伴行走不稳2d”于2018年8月入院,既往无基础疾病。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GCS评分15分,四肢肌力5级,共济运动失调(双侧指鼻试验、Romberg试验阳性)。

 

入院头颅CT示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第四脑室及四叠体池受压。头部MRI示:小脑蚓部见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团块影,大小约3.5cm×2.0cm×2.8cm;增强扫描示病变不均匀明显强化。胸部、腹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考虑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行全麻下枕下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小脑蚓部表面及两侧有多根粗大引流静脉,显微镜下沿小脑蚓部左侧向深部探及肿瘤病变,呈鱼肉状红色,质地软,血供丰富,边界欠清,未见明显包膜,术中快速病理示:查见肿瘤,恶性可能性大。显微镜下次全切除肿瘤,术毕入监护室治疗。术后第1天复查CT肿瘤切除满意,术区无出血,无脑积水形成。术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报告为尤文样肉瘤(ewing-like sarcomas,ELS),FNCLCC分级:3级。圆细胞呈实体片状排列,灶性区域黏液样变,肿瘤细胞中等大小。

 

免疫组织化学:CD99(部分+)、WT-1(部分+)、Oligo2(散在+)、SATB2(部分+)、CyclinD1(+)、CD56(部分+)、EMA(小灶+)、β-catenin、GFAP、BCOR2、P63、S-100、PCK、BRG、INI-1均为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EWSR1基因未易位,CIC基因易位。术后病人头晕、行走不稳症状好转。术后10d病情反复,逐渐出现平衡功能变差、言语迟缓等症状,复查CT发现手术区域低密度影增加,第四脑室及脑干受压,伴非交通性脑积水形成,并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表现。

 

考虑病人预后与经济问题,病人家属拒绝再次行手术治疗,予以脱水、激素、利尿等对症治疗无效,病人于术后第22天死于枕骨大孔疝。

 1615767677594728.png

2.讨论

 

颅内肉瘤罕见,2007年WHO分类列出几种中枢神经系统圆形细胞肉瘤,其中包括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ing sarcoma/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ES/PNET)。ELS为尤文肉瘤家族的新成员。本组收治1例颅内ELS,经查找PumMed文献库,为第3例原发于颅内的ELS。ELS由PIERRON等于2012年首次报道,起源于间叶组织,是一种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的圆细胞恶性肿瘤,可发生于骨及深部软组织,局部复发和转移发展的可能性较高。

 

在迄今报道的ELS病例中,CICDUX4ELS病变发生在深部软组织占90%(85例),尤其是四肢,平均年龄24岁,CIC-DUX4基因融合是最常见ELS基因改变;BCOR-CCNB3ELS病变主要位于骨(68例),最常见的骨受累部位是骨盆,主要发生于6~18岁青少年;CIC-FOX04ELS不常见,目前只有2例发生于软组织的病例报道。ELS发生于颅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上均很难确诊。ELS常为鱼肉状灰红色肿物,镜下瘤细胞以圆形细胞为主,细胞质中等至较大,常伴间质黏液样改变,免疫组化可见CD99和WT1阳性。圆形细胞对ELS诊断无特异性,应与ES、未分化肉瘤、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相鉴别。基因分子学检测是鉴别间叶组织恶性肿瘤(肉瘤)的金标准。

 

ES的遗传特征是EWSR1基因和ETS基因家族的几种基因融合,ELS的遗传特征主要包括CIC-DUX4、BCOR-CCNB3或CIC-FOX04基因融合,而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的遗传学改变是NR4A3基因易位。结合本例病人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符合CIC-DUX4ELS。手术是原发于颅内ELS的最佳治疗方法,肿瘤血供丰富,边界欠清,术中应严格止血,肿瘤质地软,可使用吸引在显微镜下清除肿瘤。积极手术和手术切除程度对预后影响很大,可降低局部复发和转移风险。术后予以阿霉素联合异环磷酰胺化疗以及高剂量局部放疗。该肿瘤侵袭性高、进展快,术后应长期随访,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必要时行再次手术治疗。

 

既往文献报道的2例原发颅内ELS,均在2个月内颅内复发,经多次手术切除、伽玛刀与放化疗,均不能抑制ELS生长,最终全脑多处转移,病人生存周期仅2年,预后糟糕。本例病人经枕下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由于ELS罕见,病理及基因检测确诊耗时长,病人病情恶化,未行放化疗治疗,术后因非交通性脑积水死于枕骨大孔疝。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