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肾移植后横纹肌溶解症病例分析

2022.3.06

高脂血症是肾移植后常见的一个并发症,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肾移植受者患病和死亡的较常见原因。


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肾移植受者,但是由于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当他汀类药物与环孢素A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肌病,横纹肌溶解症,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本文报道了2例使用辛伐他汀和环孢素A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受者,供大家学习。


病例资料


病例1


患者为女性,年龄37岁,4年前因“慢性肾炎、慢性肾病V期”行活体肾移植术,术后采用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A+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术后血肌酐稳定在80 μmol/L左右。此次因“全身肌肉酸痛2天”入院。患者入院20余天前因血脂高开始服用辛伐他汀40 mg (每天1次,每次40 mg)。入院前2天患者出现全身肌肉酸痛,伴四肢无力,感疲乏,尚能行走,1天前发现尿色加深,如红茶色,有泡沫,尿量无明显减少。查体:四肢肌力为Ⅳ级。


受者入院后即停用辛伐他汀,同时减少环孢素A的剂量(每天2次,每次50 mg),血肌酐在80~100 μmol/L间波动,肌酸激酶最高达103 804 U/L,给予大量补液(每天补充生理盐水约2 000 ml)、利尿(速尿针剂剂量40 mg,静脉推注每天1次),苏打碱化尿液(苏打针剂剂量125 ml,静脉滴注1天1次),泰特抗氧化治疗(1.2 g,静脉滴注1天1次)。患者肌酸激酶逐渐下降(5天后降至2 603 U/L),2周后患者肌酸激酶降至正常,肌痛、肌酸症状消失,四肢肌力恢复至V级。


病例2


患者为男性,年龄56岁,17个月前因“慢性肾炎,慢性肾病V期”行尸体肾移植术,术后采用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A+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术后血肌酐稳定在100 μmol/L左右。患者入院前1个月因血脂较高服用舒降之40 mg(每天1次,每次40 mg)。此次因“乏力4天”入院。患者入院前4天出现浑身乏力,伴颈背肌肉酸胀,并逐渐加重,不能行走,入院前2天出现肉眼血尿,呈现酱油色,尿量无明显改变。查体双下肢肌力0级,双上肢肌力Ⅳ级,四肢肌肉有压痛。


受者入院后即停用舒降之,将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同时大量补液(每天补充生理盐水1 000 ml)、利尿(速尿针剂剂量40 mg,静脉推注每天1次),苏打碱化尿液(苏打针剂剂量125 ml,静脉滴注1天1次),泰特抗氧化治疗(1.2 g,静脉滴注1天1次)。肌酸激酶最高达222 090 U/L,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尿量减少,血肌酐上升,最高升至454 μmol/L,行移植肾活检提示,肾小管上皮损伤(图1),给予血浆置换3次,同时行持续床边超滤,尿量增加后停止床边超滤,肌力逐渐恢复,肌酸激酶降至正常,血肌酐降至基础水平,肌力完全恢复后出院。


1646568867998750.png

图1 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管腔内有纤维样坏死物管型形成(PAS染色×400)


讨论


他汀类药物导致坏死性肌病的原理并不清楚,可能是通过减少肌肉细胞产生中间代谢产物如羟甲戊酸和金合欢醇,或通过抑制辅酶Q10活性。他汀类药物与环孢素A、伊曲康唑、红霉素等药物合用时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率会增加。不同他汀类药物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不同,原因在于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洛伐他汀、西立伐他汀大多数通过肠道和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 3A4同工酶代谢,氟伐他汀通过几种CYP同工酶代谢,部分通过CYP2C9代谢,普伐他汀很少通过CYP酶系统代谢。因此,当与环孢素A合用时,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的曲线下面积会上升至20倍,而氟伐他汀的曲线下面积无改变。但氟伐他汀同样会与通过CYP2C9代谢的药物华法令、伏立康唑等发生相互作用。


肾移植受者采用以环孢素A为基础的药物预防排斥反应,其中有部分受者同时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或抗真菌药物,此时,移植医生应特别关注这些药物与他汀类药物的相互作用。经临床证实,在移植和非移植患者中使用普伐他汀较安全,而氟伐他汀通过CYP2C9代谢。因此,受者需使用他汀类药物时首选推荐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另外,当受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尽可能小剂量使用,同时应提醒受者密切关注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他克莫司与他汀类药物合用时发生横纹肌溶解的病例报道较少,11例受者中只有1例采用他克莫司预防排斥反应,这可能反映出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对CYP同工酶的不同影响或以前使用他克莫司的受者较少。尽管如此,他克莫司也是通过CYP3A4同工酶代谢,当他克莫司与他汀类药物合用时,我们同样应谨慎对待。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