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产后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病例分析

2022.3.03

1.病历摘要

 

女,3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1月余,加重3d”于2015年4月入院。病人系产后23d,无眼外伤史,查体未见异常。头颅、垂体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7 cm×1.1 cm×1.8 cm,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混杂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内分泌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怀疑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鞍区肿物切除术。

 

术中见鞍底硬膜张力高,切开后见白色鱼肉样组织,质中等,有纤维化。镜下钳取部分肿物送冷冻病理检查,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提示炎性改变。于是术区止血,结束手术并行鞍底修补。结合术中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予以抗炎、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

 

复查头颅和垂体MRI显示:鞍区信号不均,T1WI为中等信号,其内见类圆形稍高信号灶,病灶明显缩小,提示垂体炎及蝶窦积液。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予出院,并嘱病人前往内分泌科治疗,本院内分泌科予以泼尼松(40mg/d)规范治疗,术后8个月内定期随访复查头颅和垂体MRI,垂体炎症状得到控制。

 

1646298262224264.png

图1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经鼻蝶手术前后。1A术前MRI,鞍区占位性病变,向前压迫视神经1B术中病理,光镜下垂体细胞数量减少,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较多炎细胞弥漫分布,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浆细胞为主(苏木精-伊红染色×40)1C免疫酶标示淋巴细胞白细胞共同抗原阳性(DAB染色×100)1D术后3个月,鞍区病灶明显缩小,约7.0 cm×0.5 cm

 

2.讨论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病因和具体免疫机制尚不清楚。本病多见于孕后期及围产期女性,发病原因可能与妊娠期垂体随血流增加而增生肥大,分娩后缩小,释放大量自身抗原有关。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和垂体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十分相似,均表现为垂体占位性病变,诊断金标准为病理活检,镜下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正常垂体结构遭到破坏。但病理诊断为有创性检查,临床多采取排除法: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常表现为垂体功能减退,而功能性垂体腺瘤多表现为垂体功能亢进。

 

本例由于未发现内分泌系统异常,结合头颅MRI,难以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区分。此时应检查病人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含量,淋巴细胞含量升高可能是该病的一个特异性诊断指标。一旦确诊,手术和激素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鉴于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激素治疗反应好,故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性试验可用于病史及症状可疑,而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阳性发现,且影像学表现难以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区分的病人,可能有助于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