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成人血友病同一脑叶7次出血病例报告

2022.3.08

患者男性,28岁,因突发意识障碍3h于2013年12月10日第1次入院,查体:神志深度昏迷状,双侧瞳孔直径4.5mm,对光反射消失,头颅CT示右额叶脑出血,量约70ml(图1A),急诊行冠状切口开颅右额叶血肿清除术,术中采用阶梯减压法共清除血肿约75ml,还纳骨瓣常规关颅,术后予止血、保护胃肠道粘膜、改善循环对症处理,次日患者神志清楚,左侧肢体活动不能,双瞳直径≈3.0mm,光敏。术后第3天患者出现意识恍惚,右瞳变大,头颅CT示右额叶术区再出血,量约60ml,急诊行原切口入路右额叶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中出血多予输注同型浓缩红细胞400ml,术后患者神志清醒,右瞳回缩正常,住院35d后好转出院。

 

14981783626216.png

图1A:第1次脑出血CT轴位片,血肿位于右额叶(箭头所示);

 

2014年7月17日患者因意识障碍第2次入院,头颅CT示右额叶脑出血,量约100ml(图1B),急诊行冠状切口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扩大骨窗减压术,共清除血肿约120ml,术中输血1000ml,次日患者神志清醒。术后第3天术区再出血,行原切口入路清除血肿85ml,2014年8月4日同一部位脑叶第5次再出血,行开颅清除血肿约175ml,输浓缩红细胞400ml+血浆300ml,2014年8月13日同一部位第6次脑出血,行开颅清除血肿约120ml,2014年8月27日第7次同一部位脑出血,行原切口入路右额颞顶叶脑内血肿清除术+缺损头皮修补术,术中清除血肿约110ml,后期因继发梗阻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14981783722892.png


图1B:术后再出血CT轴位片示术区颅骨缺损,血肿位于右额叶(箭头所示);

 

目前患者处于睁眼昏迷状,右侧额颞顶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伴局部坏死,左侧肢体偏瘫,右侧肢体能不自主运动。第1次脑出血行头颅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未见动脉瘤及血管畸形、凝血四项未见异常;第4次脑出血手术时取血肿周围破碎坏死组织病检示血肿伴感染、脓肿形成,肉芽组织及胶质增生(图2);前7次脑出血家属不同意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2014年9月2日行DSA检查未发现颅内明确血管畸形或动脉瘤(图1C);住院期间共复查18次凝血四项未见异常;后期6次查凝血因子Ⅷ平均31.55%,均小于正常参考值70%~150%,经内科医师确诊为血友病A。

 

14981783969549.png


图2术区坏死脑皮质病理检查(HE×40)镜下见血肿伴感染、坏死、脓肿形成、肉芽组织增生,未见淀粉样物沉着;免疫组化:S-100多克隆(高酸性钙离子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enolase,NSE)少数细胞阳性、CD57(自然杀伤细胞表面表达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阳性、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

 

14981784052660.png


图1C:头颅DSA显示大脑前、大脑中及颈内动脉血管通畅,无血管畸形及动脉瘤

 

讨论:

 

血友病是一组由X连锁隐性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缺乏凝血因子Ⅷ)和血友病B(缺乏凝血因子IX),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微外伤后(皮肤、关节)出血不止为特征,其遗传方式为女性携带,男性患病。本例患者为男性,自发颅内出血,凝血因子Ⅷ缺乏,诊断血友病A,家族中无类似出血史,可能与两代之间遗传周期短有关,文献报道家族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检测、BcII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ST14位点(FⅧ基因多态性标志物)检测对携带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

 

血友病并颅内出血者少见,发病率约2.2%~2.6%,15岁以上为3.8‰,闫红等报道一例儿童血友病颅内出血4次,成人血友病并颅内出血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共4例,颅内再出血最多为2次,本例患者为成年男性,右额叶脑出血7次,且经急诊抢救行7次开颅血肿清除术,成人血友病并同一脑叶反复多次出血的病例临床实属罕见,在诊治过程中非常棘手,尤其是凝血功能异常并颅内出血量多、占位效应明显、危及生命需急诊手术的患者,对术前凝血功能的纠正、术中易出血不止的处理、术后再出血及后期并发症管理的经验总结是有很有意义的。

 

血友病的诊断并不困难,凝血因子Ⅷ活性部分水平明显低下结合临床表现基本能明确诊断,头颅CT可明确颅内出血,但因血友病导致的颅内出血的病例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本例患者前三次脑出血时均未考虑血友病,当时高度怀疑为血管畸形,后因反复出血,第5次再出血时查凝血FⅧ下降才诊断该病,结合本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总结误诊原因如下:

 

①成人血友病并颅内出血者少见,首次自发性颅内出血,神经外科医师惯性思维是否有血管畸形、动脉瘤、淀粉样变,当头颅CTA、MRA、DSA等检查阴性排除后才想到该病可能,对于中老年多次颅内出血者,我们会考虑是否有淀粉样变,本例患者脑血管影像学未发现动脉瘤及血管畸形,在第四次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时,特意行脑皮质、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否认淀粉样变后才想到血友病可能;

 

②凝血检查指标不全面,这是主要原因,目前大多数医院常规凝血四项检查指标不包括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IX,绝大部分患者入院查常规凝血机制均正常,故容易漏诊。本例患者住院期间共复查18次常规凝血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患者无外伤史,关节、皮肤、输液穿刺点等均未见出血现象,故误诊。对于血友病合并颅内出血需手术治疗者,我们认为血友病本身不是开颅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可先补充替代制剂以纠正凝血功能,病情危急者可开颅清除血肿抢救生命的同时追踪纠正凝血功能。

 

杨建晓等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手术前应将凝血因子活性提高到80%以上,补充1U/kg体重的重组凝血因子Ⅷ,可提高机体凝血因子Ⅷ活性2%。本例患者颅内同一脑叶出血7次,且每次血肿量大、危及患者生命,我们积极行了7次开颅血肿清除术,最终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生命,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我们认为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术最佳,在显微镜辅助下能明确发现出血点,可以从容止血、术毕将常规人工止血材料(如速即纱)帖附创面,达到有效止血作用,腔内置留引流管对早期腔内及皮下渗血的引流非常重要。

 

部分学者主张行钻孔引流或锁孔手术,虽然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但因暴露不充分、止血不彻底,往往术后容易再出血。血友病并颅内出血预后不佳,StidtjesN报道该病死率为20%,于增鹏研究统计约37.5%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本例患者脑出血范围广、血肿量多、神经功能破坏严重,反复出血及手术操作造成不可避免的皮质神经功能损伤,术区皮肤愈合差、皮下积液并感染,后期脑积水形成等决定其预后差。总之,对成人同一脑叶反复出血患者的诊治需双管齐下,对高度怀疑血友病并颅内出血者应及时输注重组凝血因子Ⅷ、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以期纠正凝血功能,及时开颅血肿清除挽救生命,术后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再出血是关键。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