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左心房巨大血栓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处理

2022.1.06

1.临床资料

 

病人,女,61岁,身高156cm,体重54kg,间断性上腹部痛20a,加重伴后背痛2mo余,以“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收入院。既往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病史35a,口服维拉帕米、倍他乐克进行治疗;17年前胸闷气短、头晕心悸等症状加重不缓解,在全麻下行二尖瓣置换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维持抗凝(100mg/次,1次/d),术后恢复尚可,症状有明显缓解,术后半年查左心房血栓形成,未做特殊处理,17年间未有黑朦、晕厥及心衰史。高血压4mo余,最高达150/80mmHg,口服利血平治疗(术前已停药5d)。

 

体格检查:BP149/71mmHg、HR84次/min、RR20次/min。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附加音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异常,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胸片提示:双肺未见活动性病变;心脏换瓣术后:心影增大,心影内显示环状椭圆形钙化影?心彩超提示: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双房增大(左房前后径:71*73*109mm;右房左右径45mm),左房内血栓形成(108*36mm),三尖瓣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中度54mmHg)。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风险评估:ASA:III级,NYHA:2级,风险评估死亡率1.82%~4.30%。入室,行右桡动脉置管测压,开放上肢外周静脉,监测生命体征为:房颤心律,HR140~150次/min,ABP170~180/90~95mmHg。主诉术前一晚睡眠欠佳,静注艾司洛尔30mg、咪达唑仑1mg、氟哌利多2.5mg,快速补液250mL,5min后,HR降至约100次/min,ABP降至约150/80mmHg。

 

血气分析阳性指标::K+2.75mmol/L、Glu8.5mmol/L。给予千分之三氯化钾静脉滴注。麻醉诱导:滴定法依次缓慢给予尼松30mg、2%利多卡因40mg、舒芬太尼20ug、依托咪酯8mg、罗库溴铵35mg,可视喉镜下喷喉插管,顺利,调整呼吸参数为VT8mL/kg,RR12次/min,吸呼比为1:2。麻醉维持:丙泊酚6~12mg/kg/h、瑞芬太尼4~12ug/kg/h持续静脉泵注,术中维持BIS在50~60,监测血气。诱导后HR降至70~80次/min,ABP降至90~100/50~55mmHg,间断给予去甲肾上腺素,ABP维持100~110/50~55mmHg左右。

 

12min后手术开始,术者建立气腹,患者突然出现心跳骤停,持续3~5s左右自行复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予以特殊处理。术中持续去甲肾上腺素泵注,维持HR75~85次/min,ABP100~110/50~55mmHg,手术进展顺利。胆囊切除后止血时,术者感觉气腹膨胀差,增加气腹压加深麻醉,再次出现心跳骤停,持续5~6s后自行复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麻醉诱导至手术结束历时60min,术毕患者呼之睁眼,吞咽反射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可,予以拔除气管导管。

 

拔管后HR骤升至140~160次/min,ABP骤升至170~180/80~90mmHg,多次给予艾司洛尔、硝酸甘油静注,咪唑安定2mg,ABP降至135~145/70~80mmHg,心率降至100~130次/min,观察40min后转至恢复室,入量共900mL,出量为尿量120mL。恢复室期间血气分析示:K3.07mmol/L、Glu14.4mmol/L,心电图为房颤心律,HR约120次/min,ABP120~150/70~80mmHg,继续纠正低血钾,给予艾司洛尔、普罗帕酮及硝酸甘油以降低心率及血压,并给予胺碘酮75mg入小壶及0.9%氯化钠溶液250mL+胺碘酮300mg静滴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

 

2.结果

 

病人于2h后返回ICU,血气分析:K3.6mmol/L、Glu10.7mmol/L,继续给予胺碘酮、倍他乐克积极抗心律失常,并给予常规液体治疗,抗凝,恢复状态尚可,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3d病人自述因液体输入速度过快而心率加快(具体数值不祥),自感心悸、不适,自行口服倍他乐克25mg后明显好转,心悸持续约15min,术后6d平稳出院。

 

3.讨论

 

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的无效收缩经房室结呈递减传导,造成心室不规则收缩,泵血功能下降,加之此类患者常有心内膜损伤、炎症因子激活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共同促进了心房内附壁血栓的形成,显著增加了卒中率和致死率。对于此类病人的麻醉,最重要的是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和处理预案,术前应心理疏导缓解病人紧张情绪,使用适量的镇静安定药消除或减弱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以及适量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通道阻滞剂,积极控制心室率,本例无术前用药,为不足之处。

 

病人左心房巨大血栓,应警惕栓子脱落或血栓嵌入二尖瓣口致急性左心衰。入室后病人新发房颤,给予镇静药物及艾司洛尔后,效果明显;病人快速麻醉诱导后出现低血压,初期考虑术前禁食水时间长,麻醉药物对循环的抑制作用,以及高血压病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弱、压力反射敏感性损伤,麻醉状态下对低血容量代偿能力差,极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遂给予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对术中出现两次一过性心跳骤停进行分析:病人左房巨大血栓,但血栓位于心房底部,且宽基底,不易脱落或嵌入二尖瓣口,病史中各体位无黑朦晕厥史也证实了这一点,且停跳后听诊双肺无急性肺水肿体征,故考虑可能原因及教训如下:

 

(1)两次心跳骤停均在气腹压增大时出现,考虑二氧化碳气腹形成时腹内压增高,膈肌抬高,胸内压增高、心包外膜压力增高,限制了心脏的舒张功能,且气腹时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和心排量下降,对腹腔静脉压迫致静脉回流减少。由此可见,缓慢建立气腹,限制气腹压力为保证安全的一大举措,有研究表明,人工气腹压力为10mmHg状态下对病人循环功能影响最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的特殊手术体位(头高脚底位)使血液淤积于腹腔和下肢,进一步减少了回心血量;同时气腹时牵拉腹膜,刺激腹膜牵张感受器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另外长时间肌松药代谢,病人应激反应增高等多种因素引起心肌严重耗氧和供血不足,导致心跳骤停;

 

(3)由于医疗设备缺乏,未为患者进行肌松监测,加之建立气腹时以及术者感觉气腹膨胀效果差需增加气腹压时,均未先增加麻醉深度,致心跳骤停风险增高,而进行肌松监测,可以维持最佳肌松状态,并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程度,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术闭拔管出现循环激增,考虑苏醒后导管刺激与不适诱发的应激反应,为保持循环平稳,可使病人苏醒延迟,维持麻醉状态,先查血气,调整内环境稳定后再拔管,或术闭深麻醉下更换喉罩,降低导管刺激,待病人缓慢的完全清醒后拔除;也可全麻复合硬膜外降低应激引起的循环剧烈波动,麻醉后带气管导管回ICU后苏醒也不失为另一种选择。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