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超声诊断骨骼肌内间叶性软骨肉瘤病例报告

2022.3.03

 

病例女,68岁,18月前于右大腿内侧触及“肿物”,约乒乓球大小,未诊治。自觉逐渐增大,就诊于我院骨外科。

 

查体:患者神清语明,双下肢等长,活动自如,右大腿后内侧可触及大小约8 cm×8 cm肿物,无明显压痛、质韧,可推动,右下肢肌力无明显异常,否认外伤史及相关病史。

 

超声检查:右大腿根部内侧大收肌内见实质性低回声肿物,大小约7.68 cm×3.54 cm×7.84 cm,中心部可见大片的钙化聚集,后方伴大片声影,肿物形态不规则,CDFI及PW可见血流信号,并探及动脉流速60.6 cm/s。提示:右大腿根部肌层内实质性肿物,建议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检查。

 

股骨MR平扫:右侧股骨上段内侧见团块状等长T1混杂长短T2信号影,压脂呈低或高信号,大小约6.9 cm×4.2 cm,边界清晰,双侧股骨形态如常,信号均匀,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术中所见:右大腿大收肌内见大小约8 cm×5 cm×4 cm肿瘤,表面灰红色,包膜完整,质韧,可推动,为完整切除肿瘤,扩大切除大收肌近端。病理结果: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标记结果支持为间叶性软骨肉瘤。手术各切缘未见累及。免疫组化:CK(-),Vim(+),CD99(+),Bcl-2(+),CR(-),EMA(-),S-100(散在+),SMA(灶+),Actin(-),Ki67(两次均NS),P53(-),CD34(-)。

 

1646298779257540.png

图1  肿物中部可见大片钙化。图2  低回声实质内可见血流信号。图3  探及高速动脉血流信号。

 

讨论

 

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组织或间叶组织,高度恶性,多见于骨组织,罕见于软组织。WHO分类将其分为多个亚型:分化型软骨肉瘤、去分化型软骨肉瘤、间叶性软骨肉瘤及黏液性软骨肉瘤,软组织内骨肉瘤主要为后两种亚型。间叶性软骨肉瘤于1959年由Lichtenstein及Bernstein最早提出,当时命名为“多中心性间叶性软骨肉瘤”,原发于骨外软组织的间叶性软骨肉瘤由Dowling等在1964年首次报道,描述为既有原始间叶组织,又有软骨组织的肿瘤。间叶性软骨肉瘤发病率占全部软骨肉瘤的3%~10%,原发于软组织的临床更为少见。

 

回顾文献多以个案形式报道,多部位均可发病,如:脑膜、纵隔、胸膜、腹膜后、血管、四肢软组织、乳腺、外阴、膝关节、甲状腺、腹腔脏器等。患者常以发现上述部位的包块就诊。间叶性软骨肉瘤病理组织学具有“双相性”显著特点,一部分是密集生长具有明显间变的未分化间质性小细胞,另一部分是高分化肿瘤性软骨,呈结节状伴有带状钙化和软骨内骨化。

 

CT检查时可发现肿物内形态各异的钙化灶,并且钙化范围广、具有密集倾向。MRI检查T2WI可显示钙化灶与非钙化区域,一种表现为低信号外包绕高信号,一种表现为“胡椒面”征,可作为本病的提示征象。

 

本病例的超声表现与上述病理组织学特点基本相符,超声检查见肿物中心大片钙化聚集呈灶状,周边包绕实质性低回声,并可见血供,不能排除恶性可能。由于钙化灶伴有大片声影,肿物深面情况未能清楚显示,结合患者自带CT检查,骨及骨表面未见明显异常回声,确认肿物仅位于肌层内,建议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检查。

 

本病需与发生在肌肉内的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等均表现为实性低回声,间叶性软骨肉瘤声像图有特征性的大片钙化灶;滑膜肉瘤内亦好发生钙化,但多以团块状或片状出现,无聚集征象;转移性肿瘤通常可见原发病灶。当上述病例声像学特征不明显时,单纯超声表现难以区别,需结合放射线检查、病理明确诊断。软组织内间叶性软骨肉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及转移,目前有学者认为,广泛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金标准,手术能否彻底切除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超声检查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肿物部位、大小、内部回声状况、血供、毗邻关系等详细信息,具有无创、价格低廉、实时观察等优势,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明确性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