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经口内吻合股骨内侧髁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病例分析

2022.1.12

 

上颌骨是面中份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创伤、炎症均可造成上颌骨缺损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和功能。临床上有多种缺损修复方式应用于上颌骨缺损,包括贋复体、颏下瓣、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骨肌皮瓣、髂骨瓣等。本文报道1例经口内吻合股骨内侧髁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病例。

 

1.病例报道

 

患者2018年2月因左上颌无痛性肿物2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入院查体:面部基本对称,未见膨隆;26—28牙对应颊侧可见直径大小约3 cm的肿物,肿物质地硬,表面黏膜完好;27牙受压向腭侧异位,Ⅰ度松动(图1A)。增强CT示:左侧上颌骨磨牙区可见异常骨性团块影,边界清楚,向颊侧及左侧上颌窦底膨隆,范围约2.7 cm×2 cm×3.3 cm,颊侧皮质骨变薄,内部呈均匀骨性密度,26、27牙未见明显外吸收表现(图1B~1D)。

 1604449545827425.png

活检病理显示:骨化纤维瘤。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全麻下进行左上颌骨骨化纤维瘤切除术及上颌骨低位切除术,术后上颌骨缺损类型为Brown Ⅱ类缺损,同时解剖分离颊部的面动脉分支及其伴行静脉,以备血管吻合用。针对该缺损类型,采取股骨内侧髁骨瓣修复,以骨膜瓣修复牙槽黏膜缺损,股骨内侧髁修复上颌骨缺损,骨瓣的动静脉分别与面动脉及其伴行静脉端端吻合(图2)。

 1604449565614480.png

术后1周口腔—上颌窦缺损封闭良好,口内骨膜瓣一期愈合,逐步黏膜化(图3A),CT显示骨瓣修复了上颌骨缺损(图3B~D)。术后面形基本对称,面部无瘢痕,供区未见明显并发症。

 1604449584258529.png

2.讨论

 

左上颌骨骨化纤维瘤为骨源性良性肿瘤,手术切除为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后造成上颌骨部分缺损(Brown Ⅱ类),导致患者面部外形缺陷,咀嚼、言语功能受损。随着患者对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需求增加,上颌骨缺损修复需恢复患者功能,乃至修复牙列缺损,并且微创、美观甚至无面颈部瘢痕。

 

贋复体不能完好地封闭口鼻腔瘘和口腔上颌窦瘘,患者难以恢复正常的吞咽、进食、言语功能,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游离软组织瓣,如前臂皮瓣及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可以关闭口鼻腔瘘及口腔上颌窦瘘,但没有骨组织修复,影响后期种植修复。腓骨肌皮瓣、髂骨瓣可以修复上颌骨骨缺损,但供区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包括下肢步态变化、腹疝、臀部外形变化等。

 

股骨内侧髁瓣血管蒂来自于膝降动脉,最早报道用于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之后也用于上下肢缺损、手骨等多处组织缺损的修复。其提供的骨量较腓骨、髂骨少,适用于修复小缺损,如颌骨牙槽突缺损,也有报道用于鼻缺损、髁突缺损的修复。由于提供的骨量少,其对供区的功能影响较小,Martin等报道2例患者术后2周即可恢复行走。由于患者对保留下肢功能、外部美观要求较高,因此笔者采取游离的股骨内侧髁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以骨膜瓣修复牙槽黏膜缺损,股骨内侧髁修复上颌骨缺损,增加上颌骨的骨量与软组织量,从而提高后期种植修复的成功率。

 

血管吻合时需考虑受区血管的暴露与选择,常规采取颌下切口,暴露位于颌下区的面动脉、面前静脉、甲状腺上动脉、颈内静脉属支等。颌下切口必然造成面颈部的瘢痕,随着医患双方对术后生活质量及外形美观要求的提高,经口内入路暴露受区血管并行吻合逐渐得到了应用。Brandtner等认为口内入路与口内吻合除了没有面颈部瘢痕的优点,还可以避免口外入路可能导致的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损伤。值得注意的是,股骨内侧髁瓣血管蒂长度较短,约为7.5 cm±1.5 cm。

 

本例患者将血管蒂吻合于颊部的面动脉分支及其伴行静脉,弥补了股骨内侧髁瓣血管蒂长度不足的缺陷。术后患者头部体位无需制动,可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综上,股骨内侧髁骨瓣适合修复颌面部小缺损,包括颌骨牙槽突缺损、下颌骨髁突缺损等,对供区功能影响小,术区隐蔽,对美观影响小。经口内入路吻合血管,解决了股骨内侧髁瓣血管蒂长度不足的问题,同时达到面颈部无瘢痕的美观需求。本例股骨内侧髁骨瓣修复了上颌骨组织及软组织缺损,治疗效果满意,为下一步牙种植治疗奠定了基础。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