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舌下区包块病例分析

2022.3.15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0岁,发现右侧舌下区包块2月,进食时不适感明显,无明显增大及消长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口服雅施达和优甲乐。

 

检查见:右侧舌下膨隆,约1.0 cm×0.2 cm,质软,表面略显蓝色,腮腺导管口未见异常分泌物。门诊以“右舌下腺囊肿”收住院,并行“右侧舌下腺摘除术”。术中冰冻切片报告:舌下腺组织内较多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局部伴粘液外渗,一处可见上皮肌上皮岛样结构。

 

2病理检查

 

手术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制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SP法,所用一抗包括:CK(pan)、EMA、p63、vimentin、S-100、CD1α、CD68和Ki67,DAB显色。抗体及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结果

 

1组织学观察

 

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片状排列,浸润破坏舌下腺腺体(图1)。肿瘤细胞中等大小,胞界不清,胞浆丰富,嗜淡伊红。核形不规则,呈椭圆形或肾形,部分细胞可见明显核沟及核折叠,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有轻度核异型和数量不等的核分裂象(图2)。背景中有散在嗜酸性粒细胞及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局部腺上皮增生,形成上皮-肌上皮岛样结构(图3)。

 

14808978708190.png


2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vimentin、CD68、S100(图4)和CD1α阳性(图5),上皮标记物CK(pan)、EMA、p63阴性。上皮肌上皮岛样结构上皮标记物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30%。

 

14808978863689.png


3病理诊断

 

(右舌下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4随访

 

患者随后到综合性医院行全身检查,其他部位未发现系统性LCH病灶,并接受右舌下腺区放射治疗(剂量不详)。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及其他系统受累。

 

讨论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主要存在于皮肤和黏膜,亦见于胃肠黏膜上皮、淋巴结副皮质区、胸腺皮质及脾脏等组织,是一种抗原递呈细胞。LCH是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克隆性肿瘤性增殖。LCH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以往认为其是一种反应性病变,现多认为是肿瘤性病变。吸烟、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及遗传等可能与LCH发病有关。LCH少见,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0~15岁发病率为(4~5)×10-6,0~3岁年龄段是发病高峰。成人发病少见,发病率为(1~2)×10-6。LCH临床表现复杂呈多样化,病变可累及单器官或者多器官。曾根据累及部位的不同将LCH分为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 granuloma)、Hand-Schuller-Christian病和Letterer-Siwe病,分别表现为孤立性病变、多发性病变、播散性或伴有内脏累及的病变。三种亚型被认为是同一疾病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不易确切划分。LCH病变最多见于骨,其次是皮肤、肺、肝、脾和淋巴结等。

 

口腔LCH最常累及上、下颌骨,以下颌骨居多,以单个局限性病损多见,多位于后牙区,临床主要表现牙槽症状和局部无痛性膨隆,影像学显示溶骨性破坏或穿凿性破坏。口腔黏膜病损多表现为局部肿大或溃疡,溃疡多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凹陷性小溃疡,或形态不规则的外生性、菜花状肿物以及增生的肉芽组织样新生物,临床上易误诊为口腔鳞状细胞癌、骨髓炎等。

 

发生于唾液腺的LCH很罕见。检索国内外文献,仅有10例LCH累及唾液腺的LCH报道,其中5例为多系统累及。6例(包括本例)仅发生于唾液腺的LCH中,患者年龄3~81岁,男女比1:1,4例发生于腮腺(其中3例累及双侧腮腺),1例发生于双侧颌下腺,1例发生于右侧舌下腺。

 

临床常表现为(双侧)唾液腺肿大,应与唾液腺炎、舍格伦综合征、唾液腺症、肉芽肿性疾病(如结核或结节病)、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Rosai-Dorf-man病、淋巴瘤等相鉴别。由于LCH临床表现差异极大,且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均缺乏特异性,而且成人LCH发病率低,临床报道较少,临床医生认识不足,容易漏诊及误诊。本例为发生于成人舌下腺的孤立性LCH,临床上误诊为舌下腺囊肿。

 

LCH是一种具有树突细胞特有的形态学、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和功能特征的肿瘤,2008年WHO分类将LCH归属于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中的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范畴,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LCH肿瘤细胞的形态是病理诊断的关键要点,细胞呈卵圆形,核折叠状、凹陷、分叶状,常有核沟,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胞质中等丰富,淡嗜酸性。此外,肿瘤背景也有一定特征性,常含有不同数目的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小淋巴细胞,很少见到浆细胞。

 

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1α、S-100和Langerin阳性,电镜检查可见特征性Birbeck颗粒。组织病理学上应与Langerhans细胞肉瘤、Kimura病、恶性黑色素瘤、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白血病、淋巴瘤等相鉴别。本例病变发现典型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CD1α、S-100强阳性,得以确诊LCH,同时可见舌下腺导管上皮化生,形成类似于唾液腺的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上皮-肌上皮岛样结构。

 

LCH的治疗需要个体化,主要依据病变范围及受累部位。单发病变可行单纯手术切除,或局部放疗。累及多部位、多器官的患者,多主张联合化疗。本病预后与发病年龄、受累器官多少、器官功能损害及初期治疗反应有关,单器官病变预后良好,多系统多脏器病变预后最差。Alston等对101例LCH的儿童患者进行研究,发现1年生存率为79%,5年生存率71%,单发骨病变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93%,而肝脏及脾脏受累的患者5年存活为25%。本病例为孤立性舌下腺LCH,随访1年未见复发,也未发现其它系统病变。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