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注射隆乳术后合并乳腺癌病例报告

2022.3.15

2010年1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收治1例注射隆乳术后6年发生乳腺癌的患者,术后系统治疗并随访4年余。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39岁。于2004年在某美容院行双乳注射隆乳术,自诉注射物品为“英吉尔法勒”,双侧总剂量约300ml。注射后双乳外形尚可,患者无不适。2008年始患者自觉双乳隐痛不适,并可触及双侧乳房硬块,于外院诊断为:乳腺增生,异物包裹。给予口服中成药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患者症状日渐加重,精神紧张,来我院就诊要求取出注射物。

 

乳腺彩超提示:双乳腺隆乳术后,假体形状不规则,部分外渗,伴结节形成。考虑为注射异物包裹。于2010年11月,以“注射隆乳术后6年,双乳硬块伴隐痛不适2年”入院。査体:胸廓发育正常,双乳欠对称,右乳乳头略上抬,右乳上方局部隆起,单侧容积约400ml;乳房中度下垂,双乳腺腺体厚薄不均,均可触及散在不规则片块、结节,尤以右乳上方明显,局部皮肤略水肿、变硬(图1)。

 

双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入院诊断:双乳注射隆乳术后异物包裹;双乳II°下垂。患者要求取出注射异物的同时,保持双乳外形美观,无手术禁忌证。于全身麻醉下行“双乳异物取出术+双环式乳房下垂矫正术”,术中见双乳内注射假体色暗黄、黏稠(图2),腺体组织变硬,色晦暗,左乳上方及右乳上方腺体变性显著,尤以右乳为甚(图3);分别取左乳、右乳部分可疑变性组织送病理检査。

 

1647307298340415.png

1647307299413701.png


图 术中见乳内注射物黏稠、暗黄;图3右乳乳腺组织变硬色晦暗

 

术后术区积血、积液,经穿刺抽出积液处理,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术后病理:(右乳变性组织)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另见黏液样物及肉芽肿形成。免疫组化:ER(+),PR(+),HER-2(-),P53(+),Ki-67(+)>5%,CD34(-),PCNA(+)。左乳变性组织少许纤维结缔组织中见黏液样物质周围肉芽肿形成。

 

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其经慎重考虑后,决定积极配合进一步治疗。20d后,全身麻醉下行右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图4),术中见腋窝多枚质硬淋巴结,手术顺利。

 

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肿物约为5.0 cmx2.8 cmx1.8 cm,各边缘均阴性,其中部分肿物邻近底边缘。腋窝淋巴结见转移癌(10/23)。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2010年12月开始第1周期化疗,TAC方案:紫杉醇(进口)150mg(第1天)、120mg(第8天),环磷酰胺800mg(第1天),吡柔比星注射剂50mg(第2天)。患者顺利完成6周期化疗后,行局部放射治疗1周期(25次)。放化疗均结束后给予内分泌治疗,每日2次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10mg。至今患者术后已4年余,全身检査未见复发及转移病灶。继续随诊复査。

 

2.讨论

 

“英吉尔法勒”名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人体软组织填充剂,广泛应用于隆乳、体表软组织凹陷性缺损的填充等整形美容手术,因手术后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如常见的术后感染、硬结等,于2006年被禁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中国应用了近10年,主要用于注射隆乳。注射材料变性及局部腺体组织变性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合并乳腺癌的患者较为罕见。

 

迄今为止,国内报道注射隆乳术后并发乳腺癌3例,患者初始多以乳房肿块就诊,均被误认为注射物聚积而未能及时手术活检,分别延迟治疗4、6、12个月,给早期诊断、治疗带来了相当的困难。有文献报道了注射隆乳术后出现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分析,临床易误诊为注射硅胶的炎症反应。病理检查可见在癌细胞巢之间存在黏液样淡蓝色均匀一致的硅胶,认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可能是尚待证实的诱发或促进乳腺癌发生的原因之一。因其和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注射隆乳并发乳腺癌容易误诊。

 

结合本病例,我们认为:(1)该患者注射隆乳术后6年合并乳腺癌,是否与隆乳材料有关,尚无直接的证据,需进一步验证。(2)该患者出现乳房疼痛性肿块等不适症状病史达2年多时间,期间就诊及检查均误将肿块认为是注射物局部包裹,延误了诊断、治疗,此次就诊为患者主动要求取出假体;术中肉眼见异常组织送检病理方明确诊断,因错过早期诊断、最佳治疗的时机,只得切除乳房。虽经系统治疗,术后4年未见复发转移,但患者仍属高危人群,复发转移风险性仍存在。(3)行注射隆乳整形美容手术的患者多为年轻女性,术后10年左右患者已步人中年。由于中年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在不断提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专科医师更应细致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避免诊断遗漏和延误治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