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儿童颅内皮样囊肿合并感染病例报告

2022.1.23

儿童颅内皮样囊肿相对少见,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0.04%~0.7%。国外关于儿童颅内皮样囊肿报道不是很多,国内王占福等曾报道一例6岁儿童颅内皮样囊肿合并脑脓肿,曾有人报道29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中,有1例为皮样囊肿。本文对我院1例颅内皮样囊肿合并感染病例进行总结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病例报道

 

患儿,2岁零2个月,女,入院于2017年5月21日,间断发热1月余,病初热峰38.5℃,抗感染后体温可正常2~3天,后持续低热,体温多波动在37.8℃左右,可自行降至正常,无其他伴随症状,平素行走时偶有姿势异常。查体:全身未见皮疹,枕部皮肤有窦道,内可见少量毛发,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克氏征、巴氏征阴性。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04×109/L,红细胞3.85×1012/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31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0.7%,淋巴细胞百分比44.4%,单核细胞百分比3.6%,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0.2%,C反应蛋白<0.5mg/L。降钙素原0.035ng/ml。脑脊液生化:葡萄糖1.27mmol/L,氯117.8mmol/L,脑脊液蛋白930.3mg/L。脑脊液常规:颜色:淡红色,透明度:浑浊,潘氏试验:阳性,白细胞计数0.476×109/L,单个核细胞31%,多个核细胞69%。头颅MRI见图1。术后病理:枕部皮样囊肿,继发异物肉芽肿性炎症(图2-5)。

 1583111935468709.png

图1 颅内皮糖囊肿MRI图A:T1WI小脑蚓部病灶长T1信号;B:T2WI小脑蚓部病灶长T2信号;C:病灶于flair像呈低信号;D:T1W1矢状位病灶呈长T1信号;E:DWI小脑蚓部病灶轻度弥散受限;F:增强扫描后可见薄壁强化,其内强化不明显。

1583111997408301.png 

图2 囊肿大体观灰白囊性肿物,大小约3.5cm×2.3cm×1.5cm,内含灰白乳酪样物及毛发。

 1583112029129414.png

图3 囊肿镜下观(HE×40)可见继发的炎性肉芽肿。

 1583112161117177.png

图4 囊肿镜下观(HE×40)可见皮肤附属结构

 1583112177706524.png

图5 囊肿镜下观(HE×40)可见到角化上皮、复层鳞状上皮及脂肪结构。

 

2.治疗

 

抗感染治疗后予以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

 

3.讨论

 

颅内皮样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病变,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肿瘤来源于外胚层细胞,是妊娠3~5周神经管闭合时,将上皮细胞异位包埋入神经管而形成的颅内胚胎类肿瘤,为鳞状上皮组成的囊性肿物,包括薄层角质蛋白,是由分化良好的鳞状上皮排列而成,且包含有附属结构比如毛囊、浆腺、皮脂腺和汗腺。皮样囊肿是良性的,生长缓慢,主要通过腺体分泌及上皮脱落而逐渐增大进而出现临床症状。皮样囊肿多为圆形或者多叶的囊状物,可见于颅内各个部位,多位于颅内中线部位,最常见于颅后窝,约占所有颅内皮样囊肿的2/3,还可见于鞍区、鞍旁、第四脑室内及其周围、小脑蚓部、松果体区和延髓。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