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麻醉诱导致严重类过敏反应致死病例报告

2022.4.04

1 病例报告

 

王某,男,73 岁。因“胆囊炎、结石">胆囊结石”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既往病史:腰部外伤、阑尾切除、支气管炎、泌尿系统结石,高血压以及脑卒中。血压控制良好,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心室肥厚。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胸片示双下肺纹理增强。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诱导麻醉方法如下:患者入室监测BP 145/85mmHg,P 80bpm,SpO2 96%,开放外周静脉。开始麻醉诱导,面罩给氧,经墨菲氏管滴入剂量为0.2mg 的芬太尼还有预注剂量为10mg 卡肌宁,静注剂量为2ml 丙泊酚时,患者突然剧烈呛咳,气道阻力骤增,伴见红斑、荨麻疹及眼睑部水肿,心电监护示BP 70/50mmHg,HR 54bpm,SpO2 92%。静脉推注阿托品0.5mg,麻黄碱15mg,多巴胺20mg。病人神志消失,BP 90/60mmHg ,HR 74bpm,SpO2 90%。

 

快速注射卡肌宁40mg,并行气管插管,听诊双肺布满湿性啰音。心率HR 62bpm,血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测不出。心电图突然出现室颤波,立即行心外按压,分次静脉推注盐酸肾上腺素1.2.4mg,电除颤3 次,后心脏复跳,BP 130/72mmHg,HR 120bpm,SpO2 100%。心脏停跳到复跳历时8min。同日转入上级医院ICU。9d 后再次心跳骤停死亡。

 

2 讨论

 

临床所使用的许多药物既不是抗原也不是半抗原,当其与患者机体第1 次接触即发生反应,临床表现于过敏反应相似,称此为类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是非免疫反应,不需预先接触抗原物质,也无抗体参与。其机制有以下三种:药理性组胺释放:许多药物,如局麻药、静脉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可待因、鱼精蛋白、放射性造影剂、右旋糖酐以及两性霉素B 等,都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而释放组胺。其释放量与药物剂量和注射速度有关,使用小量或缓慢给药可减少组按释放量。组胺是类过敏反应的主要介质,其他介质还有缓慢反应物质、嗜酸细胞趋化因子、5-羟色胺以及缓激肽等,病理作用与其血浓度有关。

 

组胺≤1ng/ml时,并不引起症状。1~2ng/ml 时仅有皮肤反应,6ng/ml 发生全身反应,100ng/ml 以上则发生严重反应。

 

导致患者临床出现类过敏反应的药物主要如下:

 

(1)静脉麻醉药。常用的静脉麻醉药都有直接释放组胺的作用,丙泊酚,其中硫喷妥钠的组胺释放率为90%,静注后常致皮肤潮红(尤其上半身),不过为时暂短而无害。严重反应的发生率虽不高但有增加趋势;

 

(2)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引起红斑和荨麻疹已为人熟知,其组胺释放率可高达100%。以致引起平均动脉压下降。哌替啶、芬太尼(释放率20%~25%)和阿芬太尼(10%)均有组胺释放作用,可引起红斑、恶心、支气管痉挛或休克;肌肉松弛药:卡肌宁等。特别老年患者,氧耐受能力差。


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之前应该对其临床资料有全面充分的掌握,如果患者本身具备有类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高危因素应该对其重点注意,避免因为估计不足而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出现。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