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头颈部肿瘤皮瓣修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病例分析

2022.1.09

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急性UGB的发病率约为每年(60~150)/10万,死亡率约为5%~10%。UGB是一种紧急危重、病情复杂的内科以及外科常见疾病,虽然近年来新研发的药物、诊疗仪器和设备越来越多,使罹患本病的患者得到更多有效治疗,但是在医疗资源有限,医师经验不足的专科医院,因本病导致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

 

随着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在不同单位的广泛开展,医疗资源欠缺及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对UGB经验的不足也逐渐暴露。为引起重视,加深对头颈部肿瘤皮瓣修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了解,本文报道2例头颈部肿瘤皮瓣修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病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1.病例报告

 

病例1,女,53岁,体重50kg,2017年3月以右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入院治疗。患者否认全身系统病史,否认胃溃疡等上消化道病史,实验室检查提示凝血功能正常。全麻下行“右舌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右侧颈淋巴清扫术、左侧股前外侧皮瓣切取转移修复术”。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106g/L,白蛋白30g/L。经胃管进食,术后第4天,血红蛋白103g/L,白蛋白28g/L,主诉胃部不适、进食呕吐,给予镇吐治疗。术后第8天,右侧术区出现感染,给予清理创区,胃部不适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术后第12天拔除胃管,胃部不适症状缓解;术后第16天21:00,患者出现大量呕血,色由暗红变鲜红,10min后经紧急抢救无效死亡。病

 

例2,女,59岁,体重48kg,2018年3月以左侧下颌骨骨肉瘤复发入院。否认系统性疾病史,着重否认胃溃疡等上消化道病史。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正常。全麻下行“左侧下颌骨恶性肿物扩大切除术、右侧腓骨肌皮瓣切取转移修复术、左侧颈淋巴清扫术、钛板植入术”。术后经胃管进食,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91g/L,白蛋白28g/L;术后第4天,血红蛋白84g/L,白蛋白35g/L。患者主诉进食时有反酸症状,继续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对症治疗。

 

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86g/L,拔除胃管后症状略好转,口内创口感染,异味明显。术后第11天,血红蛋白69g/L,白蛋白33g/L。无不适主诉症状,精神状态可,拟输血。17:00患者突然出现大量呕血,色暗红渐鲜红,5min后经紧急抢救无效死亡。

 

2.结果

 

2例患者经检查,术区未见出血,死因考虑为上消化道急性出血,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3.讨论

 

UGB是由于各种病因包括溃疡、炎症、门脉高压、肿瘤等因素导致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系统等消化器官病变引起的出血。UGB以呕血、便血为主要特征性临床表现,同时伴有头晕、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其中,消化性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的出血约占所有UGB患者的一半以上,是导致UGB的最常见原因。此外,应激性溃疡也占较大比例。

 

大手术后应激状态下内镜常见表现为表浅、大小不等或多发性胃黏膜糜烂,严重时可导致大出血。有文献报道,多次手术、多发性创伤、复杂手术(如移植手术、手术时间>3h)均是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头颈部肿瘤重建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因应激状态容易出现应激性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从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增加。

 

2例患者否认上消化道疾病史,凝血功能正常,术前无消化道出血的潜在疾病史。但均为游离皮瓣移植重建手术患者,时间长、创伤大、多个部位同时进行有创手术,符合上述发生UGB的高风险因素,故术后发生UGB的可能性较常规手术大大增加。虽为游离皮瓣重建患者,但术后2例患者均未使用任何抗凝药物。有文献报道,游离皮瓣重建术后常规使用血栓预防药物(右旋糖酐+前列腺素2)对防止皮瓣失败有效,成功率为99%;但也有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术后抗凝治疗几乎不能降低游离皮瓣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反而可能显著增加血肿形成的风险。

 

我科对游离皮瓣术后患者,并不推荐常规使用抗凝药物。目前,用于头颈部肿瘤重建的三大主力皮瓣包括桡侧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骨肌皮瓣,2例患者供区皮瓣均来自下肢,供区创伤较前臂大。所以,对于采用下肢重建皮瓣的患者,应给予格外关注。头颈部肿瘤重建患者创区大多累及口腔,患者术后无法经口进食或因防止创区感染,暂时不能经口进食。肠内营养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经胃管进食或经皮内镜胃造瘘。文献报道胃管进食易出现恶心、呕吐、电解质紊乱,移位造成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变化,反流及反流造成食管黏膜灼伤以及误吸性肺炎等。情绪变化、长期胃酸对食管灼伤以及胃管对黏膜长期机械刺激严重者,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

 

本组2例患者均采用胃管进食,均不同程度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如呕吐、反酸。拔除胃管后症状明显缓解,但随后不久,依旧发生大出血。因此,重建术后对胃管进食患者,应格外关注发生UGB的可能性。经皮内镜造瘘相对于胃管进食,可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进食的舒适度,目前已成为长期需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首选方法。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营养支持,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较好的选择。

 

对于术后长期(>1个月)或终身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应大力推荐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头颈部肿瘤重建术后因经口进食障碍,对胃管进食耐受性差,常导致患者术后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对治疗的反应和耐受性,降低生活质量和生存期。2例患者均在术后不同程度出现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提示营养状态较差,抵抗力和耐受力降低,胃黏膜保护力下降,在过多胃酸刺激下,易发生UGB。故头颈部肿瘤重建术后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至关重要,术前应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进行营养储备。

 

结合2例病例,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拟行重建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较其他患者应进行更加严格的术前评估,必要时应进行胃镜检查。术前评估包括全身营养状况的评估,风险因素分析:即是否具有凝血机制障碍、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史。若具有相应危险因素或营养状态欠佳,可手术前1周口服或静滴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以提高胃内pH值,同时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2)术后应常规预防性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3~5d,必要时延长至7d。在进食方式的选择上,经皮内镜胃造瘘术是否可适当放宽适应证,而对选择胃管进食患者,术后应积极处理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抗感染、抗休克、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状态,增强患者抵抗力。为了尽可能提前发现UGB,应加强胃肠道监护:定期监测胃液pH值、胃内容物、粪便隐血试验等,关注患者胃部不适症状,并对症处理;术后前3天以及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对不明原因持续或大幅度降低的蛋白血症患者,应警惕UGB的可能性。尽早肠内营养,尽早(术后3~5d)拔除胃管,经口进食。

 

(3)术后患者出现持续性粪便隐血超过3d,伴有胃部疼痛不适症状时,应考虑消化道溃疡的可能,采取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抗酸药(氢氧化铝、铝碳酸镁、5%碳酸氢钠溶液等),使胃内pH值升高,同时使用黏膜保护剂。尽快经口进食,拔除胃管,减少对胃肠道的机械刺激。

 

(4)一旦发现呕血或黑便等症状及体征,提示消化道已出血。首先立即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维持气道通畅,必要时紧急行气管切开术;其次,立即建立2个以上补液通道,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必要时输血;最后,寻找出血部位,进行止血,迅速提高胃内pH值,使之大于6,以促进血小板凝聚和防止血栓溶解,创造胃内止血的必要条件,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胃黏膜保护剂治疗,首选质子泵抑制剂,胃内注入抗酸药。仍不能控制病情者,可采用三腔两囊管压迫、内镜、介入或手术,争取时间转至综合性医院。在出血停止后,应继续使用抗溃疡药物,直至溃疡愈合。推荐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疗程4~6周。

 

总之,UGB发生率虽较低,但一旦急性发作,致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时处理至关重要。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尤其是年轻住院医师,对皮瓣重建术后患者不应只关注皮瓣的成活,更应着重关注患者全身状况的变化,尤其是UGB发生的可能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