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浅谈局部皮瓣在类圆形软组织缺损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2022.1.12

局部皮瓣是利用缺损区周围皮肤软组织的弹 性和松弛性,设计局部皮肤转移,以达到修复组织 缺损的目的。采用这些局部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时 如何能获得最佳的功能和远期美学效果是整形外 科医师所面对的问题。自 2016 年 7 月至 2020 年 4 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整形外科采 用不同类型的局部皮瓣修复 21 例皮肤肿瘤及瘢痕 切除后类圆形软组织缺损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功 能与美学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21 例患者。男性 11 例,女性 10 例;年 龄 14~89 岁,平均 56.3 岁。其中基底细胞癌 8 例,鳞 状细胞癌 4 例,隆突性纤维组织肉瘤 2 例,肉芽肿 2 例,瘢痕 2 例,恶性黑色素瘤 1 例,汗腺汗孔瘤 1 例,小汗腺导管癌 1 例。缺损部位:面部 11 例,头 皮 3 例,肩背部 3 例,胸部 1 例,下腹部 1 例,手部 1 例,小腿 1 例。缺损直径 1.5~8.0 cm。

 

2 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和(或)局部麻醉(1%利多卡 因 +1∶20 万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沿病损边缘标记切口线,良性病变切口距离病损边缘 1 mm;恶性病变 切口根据肿瘤性质距离病损边缘 5~20 mm,切除深 度以彻底清除病灶为原则,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确保各切缘及基底部呈阴性。完整切除病损后,生 理盐水冲洗创面,彻底止血。结合缺损部位、邻近组 织器官、周边皮肤张力、切口隐蔽性等因素综合考 量,设计局部皮瓣,包括 V-Y 推进皮瓣、“风筝”皮 瓣、H 形皮瓣、A-T 皮瓣、楔形皮瓣、O-Z 皮瓣、双叶 皮瓣、改良菱形瓣、双半圆反向皮瓣、鼻唇沟皮瓣 等。按设计线切开皮肤至深筋膜浅层,掀起皮瓣直 接转移覆盖缺损或形成皮下蒂皮瓣经皮下隧道转 移修复缺损,根据皮肤张力及真皮层厚度选择合适 的可吸收线于皮下减张缝合,尼龙线间断缝合皮 肤。术区适度加压包扎;术后第 2 d 换药观察伤口, 清理血痂,每隔 3~5 d 换药 1 次,6~12 d 拆线。

 

3 结果

 

21 例患者皮瓣成活均良好,切口一期愈合。随访 3~36 个月,切口瘢痕平软,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色 泽、质地、厚度等方面均匹配,局部组织器官无明显变 形移位,肿物无复发,功能及外观修复效果较满意。


 

4 典型病例

 

例 1,患者男性,81 岁。鼻根皮肤肿物 5 年,皮 肤活检示“基底细胞癌”。查体:鼻根部近右侧内眦 处可见一黑色类圆形皮肤肿物,直径约 1.2 cm,明显 凸出于周边皮肤,边界不清,移动性差,表面破溃结 痂。于静脉镇静加局部麻醉下沿肿物外缘 5 mm 完 整切除肿物,基底达深筋膜层,切除后缺损直径约 2.5 cm,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显示各切缘为阴性。沿眉 间松弛皮肤设计双叶皮瓣转移修复缺损。术后 7 d 拆线,皮瓣成活良好,周边组织器官无牵拉移位变 形,瘢痕不明显。见图 1。

 

例 2,患者男性,68 岁。右面颊部皮肤肿物缓慢 增大 7 年,皮肤活检示基底细胞癌。查体:右面颊部近 鼻唇沟处可见一黑色类圆形皮肤肿物,直径 1.8 cm, 凸出于周边皮肤,边界不清,移动性差,表面破溃结 痂。于静脉镇静加局部麻醉下沿肿物边缘 5 mm 完 整切除肿物,基底达深筋膜层,切除后缺损直径约 3.0 cm,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显示各切缘为阴性。沿颊 部松弛皮肤设计“风筝”瓣转移修复缺损。术后 7 d 拆线,皮瓣成活良好。术后 3 年随访,周边组织器官 无牵拉移位变形,瘢痕不明显。见图 2。

 

例 3,患者女性,64 岁。下唇肿物 4 个月。查体: 下唇偏左侧可见一暗红色类圆形皮肤肿物,直径 1.2 cm,边界清楚,移动性差,表面破溃可见黄色分 泌物结痂。于局部镇静麻醉下沿肿物边缘 2 mm 完 整切除肿物,基底达口轮匝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显示肉芽肿,缺损直径 1.6 cm。沿下唇唇线设计 A-T 皮瓣转移修复缺损。术后 7 d 拆线,皮瓣成活良好。 术后 3 个月随访,下唇形态自然,周边组织器官无 牵拉移位变形,瘢痕不明显。见图 3。

 1607175188434668.png

5 讨论

 

临床中切除瘢痕、皮肤良恶性肿瘤时经常会遗 留类圆形软组织缺损,小面积的缺损通常可以直接 缝合,巨大的缺损需要选用植皮、游离皮瓣移植、皮 肤扩张术等方法修复[1] 。对于一些不能直接缝合的 中、小面积类圆形缺损,往往采用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其优点为修复皮瓣的厚度、色泽、质地、毛发生 长情况与缺损周边皮肤较为接近。常用的局部皮瓣 修复均是利用缺损周围皮肤以推进、旋转或易位的 方式进行,虽然转移方式以及附加切口的长度、数 量不同,但均可以用来修复类圆形软组织缺损。 整形外科修复的原则即兼顾功能、形态和心 理,特别是在面颈部的缺损,通常接近眼、眉、鼻、 耳、唇等重要结构,且每种结构都有美学亚单位分 区,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应遵循“同物相济、分区 修复”的原则[2] ,重视美学修复,尽可能地避免因外 形不佳对患者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3] 。修复同一个 缺损可能有多种局部皮瓣可以选择,但产生的远期 美学效果却不尽相同。针对某个类圆形缺损设计局 部皮瓣时,需要重点考虑:(1)皮瓣张力。皮瓣转移过 程中要求蒂部无过度扭曲,张力大不利于皮瓣成 活;皮瓣切取后仍有一定程度的回缩,故设计皮瓣 应略大于创面;若缝合皮肤张力大则加重切口瘢痕 增生,因此尽可能地使皮瓣在无张力或低张力下缝 合。(2)美学分区。局部皮瓣转移难免引起周边皮肤 牵拉,尤其面部器官多、皮肤较紧致,应遵循面部分 区及亚单位分区原则,尽可能地减少眼、眉、鼻、耳、 唇等牵拉移位。(3)辅助切口。过多或过长的辅助切 口会增加切口瘢痕,因此应该谨慎增加或延长辅助 切口。(4)切口隐蔽。将辅助切口尽可能设计在面部 分区的自然轮廓线或皮肤皱纹处,如鼻唇沟、鼻翼 沟、颌鼻缝、睑缘、唇红线、发际等,可以很好的隐藏 切口瘢痕。以上 4 点之间彼此制衡,比如不能单纯 为了无张力缝合而过多的延长辅助切口,也不能为 了一味地减少辅助切口而过度牵拉导致组织器官 移位。如何在众多的局部皮瓣中选择合适的转移方 式,需要综合考量,根据从简就近最优的原则,权衡 利弊,以达到最佳的美学修复效果。 对于头面部而言,头皮组织比较致密,经常选 用经典的旋转皮瓣、O-Z 皮瓣、双侧反向半圆形皮 瓣,也可选用改良单侧带蒂 V-Y 推进皮瓣[4]。额颞部 皮肤有一定的移动性,近发际线,额部有横行皮纹, 多选用矩形推进皮瓣,切口线尽可能设计沿发际、 眉毛边缘或顺皮纹方向。眶周多选用 A-T 皮瓣、 Burrow's 楔形皮瓣“、风筝”皮瓣及眼轮匝肌蒂皮瓣[5-6] , 切口线尽可能设计沿眉毛边缘、眼睑下方、外眦扇 形皮纹等处容易隐蔽的位置。面颊部组织相对宽松, 移动性较大,多选用“风筝”皮瓣和改良菱形皮瓣[7]。 耳前区域的缺损,可选用 A-T 皮瓣或双叶皮瓣,将 辅助切口隐藏在耳前缘或耳后。鼻背处皮肤组织相 对疏松,如不能直接缝合,选用改良菱形皮瓣、推进 皮瓣、双叶皮瓣。鼻尖鼻翼皮肤软组织较为致密,可 多选用经典的旋转皮瓣、鼻唇沟皮瓣。鼻唇沟旁皮 肤缺损可选用双蒂“风筝”皮瓣[8]。良好的动脉交通 支为鼻唇沟皮瓣提供了丰富的血供,可制成长宽比 为 4∶1 的超长皮瓣,是修复面中部缺损的常用方式[9]。 鼻唇沟岛状皮瓣血供可靠,通过皮下蒂方式转移修 复软组织缺损,可减少组织损伤和供区瘢痕形成[10] 。 上唇缺损可选用沿唇红线切口的 A-T 皮瓣、沿鼻基 底缘和唇红缘双切口的上唇推进皮瓣等进行修复, 避免唇线的不连续及人中位置改变[11] 。

 

总之,修复不能直接缝合的中、小面积类圆形 软组织缺损,可选用的局部皮瓣有很多种。在美学 理念和分区就近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缺损部位、邻 近组织器官、周边皮肤张力、切口隐蔽性等因素综 合考量,选择合适的局部皮瓣修复,可获得更佳的 功能与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略。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