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伴泛发性脂溢性角化及皮角病例分析

2022.1.09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pidermodysplasis Verruciformis, EV)临床上少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性皮肤疾病。2018 年 9 月,我科收治 1 例有家族发 病史,并有泛发性脂溢性角化及皮角的疣状表皮发育 不良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72 岁。因双上肢、颈胸、背部及躯干 出现扁平丘疹、角化增生 60 余年,脂溢性角化及背 部赘生物 30 余年,伴瘙痒疼痛 2 年,于 2018 年 9 月 就诊。患者 10 岁左右无明显诱因,双手背、颈胸部、 背部及躯干四肢出现密集粟粒至绿豆大小灰白色扁 平丘疹,不伴瘙痒,无全身自觉症状,未予诊治。以 后几十年间皮疹渐增多,并泛发全身,部分融合成 片,表面覆盖细鳞屑,仍无瘙痒,无其他不适症状, 一直未予诊治。40 年前,颈胸部及背部泛发出现脂 溢性角化,且左上背部起一黄豆大小硬性丘疹,无 瘙痒,不伴疼痛,未重视,仍未就医。后来丘疹渐增 大(3cm ~ 4cm)、变长(1cm 左右),明显突出皮肤。 由于无任何临床症状,仍未就诊。近 2 年,丘疹处瘙 痒明显,原发皮损生长较快,增粗变大,且根部发出 数个新鲜肉芽,呈树枝状分布,伴有明显疼痛及烧灼 感,疼痛呈间歇性。整个皮损有明显季节性,夏季及 日晒后加重。患者平素体健,无其他慢性疾病史,患 者父母无近亲结婚,患者哥哥、父亲、爷爷均有类似疾 病,但姐姐及患者女儿却未患病。患者家系图见图 1。 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发育正常,营养 中等,智力正常。全身系统检查无特殊发现。皮肤科 检查:全身皮肤较干燥,颈胸部、躯干背部、双上肢 及双侧腋窝等处,可见密集米粒至蚕豆大的肤色、灰白色或褐色扁平丘疹,触之质地较硬;前胸及后背部 可见弥漫散在分布的花斑藓样皮疹,褐色,绿豆至花 生大小(见图 2);双侧腋窝可见数枚脂溢性角化样 皮损,黄豆大小,部分重叠融合,质地较柔软,无触痛 (见图 3);左上背部可见一单发皮赘,色乳黄,长约 3cm ~ 5cm,弯曲状,呈圆锥形角质增生性损害,触之 表面粗糙,质硬,基地较宽,清晰可见基地周围数个 肉芽增生,色暗红,稍潮湿,触痛不明显,有压痛(见 图 4)。指趾甲无明显改变。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 常规、大小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血沉无异常,凝 血功能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偏 -15 度,顺 钟转向。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左心缘左耳部轻度 突出,心胸比率不大。左背部皮角切除后行组织病理 检查:主要表现为圆锥形致密的角化过度物质,棘层 肥厚,胞浆空泡变性,真皮浅层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见图 5)。诊断为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伴泛发性脂溢 性角化及皮角。治疗:左背部皮角给予切除,术后外 用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剂、百多邦等对症治疗。由于患 者其他皮损无任何临床症状,故不愿意进行治疗。现 仍在追踪观察中。

 

1610696124605321.png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V),由 Lewandowsky 及 Lutz 首先报道,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相关性疾病,其遗 传方式不清 [1],常表现为全身泛发性扁平疣样、花斑 癣样及脂溢性角化样皮损,能自体和异体接种,易导 致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发生。本例中患 者其父及爷爷均患类似疾病,发病均为男性,而患者 同胞姐姐却没有发病,推测可能和发病者的 HLA 亚 型有关。笔者将进一步进行患者及亲属的 DAN 检 测和人类乳头瘤病毒的分型鉴定。近年来,通过电 镜、免疫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证实 EV 与人类 乳头瘤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引起 EV 的主 要为 HPV-3 和 HPV-5[2],如二者合并感染且发生 恶变的可能性更大 [3]。国外学者研究已证实 EV 患 者存在多种免疫功能异常 [4],尤其是 T 细胞缺陷和 对接触致敏剂敏感性增强而导致的细胞免疫功能 降低,在 EV 患者皮损每单位表皮中发现 CD1a 阳 性 Langerhans 细胞明显减少予以证实。也有研究表 明,EV 患者持久性 HPV 感染可能与具有调节细胞 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有关,目前发现有 IL-10、TGF2 及 TNF2 [5]。此外,p53 基因的功能失调亦可能在 EV 发生恶变中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6]。De Oliveria 等 [6] 证实 EV 患者 HPV 感染可促进发生脂溢性角 化样皮损。在本病例患者皮损中,脂溢性角化非常典 型,尤其背、前胸部及腋窝下密集分布,但病程已长 达 30 余年,皮损尚无恶变,仅背部出现一皮角,说明 患者免疫功能尚属正常,但应密切观察皮损变化,避 免暴晒等癌变诱发因素。

 

目前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在临床上已不少见,但 具体发病机制、致病因素和体内免疫功能的调节,尚 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更是冰山一角,需要广大医务工 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