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年轻肥胖患者视物不清逐渐加重病例分析

2022.3.28

临床资料


简要病史:


24岁女性,主因“右眼发作性视物不清2个月余,加重伴左眼视物不清20天”入院。病程中伴双颞部阵发性疼痛及非喷射性呕吐。既往体健。


入院查体:


身高156cm,体重85kg,体重指数34.93,内科体检无明显异常。


神经科体检: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均为3mm,对光反应(+),双眼眼底视盘边界不清,眼位居中,眼动可,无复视及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Ⅴ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浅痛觉及共济检查对称,双侧巴宾斯基征(–),颈部抵抗(±),克尼格征(–),布鲁金斯征(–)。


实验室检查:


视力:左0.7,右0.2,眼底检查示视盘边界不清,有小出血斑及小血管增生。

荧光素血管造影:视网膜A、V充盈时间大致正常,A-V期视盘毛细血管扩张,高荧光充盈,晚期视盘表面荧光渗漏。

血生化:钾3.1mmol/L,余未见明显异常。

24h尿电解质(尿量3200ml/24h):钾225.6mmol/24h;醛固酮4.6ng/ml。

垂体全项、凝血试验、蛋白C、蛋白S、免疫全项:未见异常。

猪囊虫病血清学检查ELISA:(–)。

腰椎穿刺: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30mmHg(1mmHg=0.133kPa),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未见异常。


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平扫及强化:未见异常。

头颅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示:右侧横窦及乙状窦交界部显细,局部流空浅淡;左侧横窦显细。

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根据以上病史及辅助检查,导致患者视物不清的原因是?


====================================================


入院后治疗


入院后结合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可除外占位、感染、血管病等,符合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诊断标准。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及补钾补液治疗,但效果欠佳。由于患者血钾低于正常,且血清醛固酮升高,考虑患者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行双肾上腺CT平扫及强化提示左侧肾上腺占位,约1.0cm×1.0cm大小。初步考虑为肾上腺腺瘤导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出院后患者行后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术后随访,患者血钾正常,颅压高症状及体征均消失。病理结果显示: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以球状带细胞为主(见下图)。


1648460978795695.png

患者病理检查光学显微镜所见结果。发现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以球状带细胞为主。HE染色,A×40,B×100


诊断:

肾上腺腺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讨论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IH),也被称为假性脑瘤(pseudotumor cerebri),是无明显病理学基础、无静脉血栓形成证据的一种颅内压增高状态,临床以头痛、恶心、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症状为主。IIH常见于超重女性,推测颅内压增高与内分泌介导的电解质紊乱有关。


本例患者左侧肾上腺病变切除后醛固酮分泌恢复正常,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得以诊治,而颅内压增高症状随之消失,说明醛固酮的增多与颅内压增高存在直接因果关系。醛固酮的增加既可以促进脉络丛上皮细胞将Na+移入脑脊液引起水钠潴留,又有助于血容量增加促进脑脊液的生成,从而导致高颅压。


虽然除了醛固酮,与IIH高颅压相关联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妊娠、皮质类固醇治疗、库欣病、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使用、肥胖症和维生素A中毒等,但研究发现其作用均是通过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来起作用。本例患者为青年肥胖女性,肥胖有可能也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导致其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之一。最近的证据表明,肥胖与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互为协同因素。


对于不明原因颅内压增高,一般强调减肥、服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及脱水降颅压治疗,药物治疗不佳则考虑手术治疗。而最近的一些临床及实验室证据表明,醛固酮系统在IIH患者中所起到的作用,被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的经验性治疗获益所验证。这可以看作是IIH的病因治疗。


本例患者提示我们,对于IIH增高的患者,若伴有低钾血症,即使没有高血压,亦应评估是否合并醛固酮增多症,以免漏诊及误诊。同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考虑作为IIH的病因治疗药物加以应用。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