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上皮样肉瘤病例分析

2022.3.1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右肘扭伤后胀痛、活动受限1+月。患者1+月前右肘扭伤后出现肿胀、压痛伴活动受限,曾在院外予中医、按摩等治疗,症状不见好转,于2014年1月13日在外院住院治疗,考虑右肘血肿伴感染,局部穿刺证实为血液,后又于2014年1月17日来我院诊治。患者平素体健,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T38.7℃发育正常,精神萎靡,皮肤黏膜苍白明显,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皮肤科检查:右肘前广泛肿胀,皮肤发红,局部皮温高,压痛明显,按压褪色,其内侧可扪及一约12 cm×14 cm纵形不规则质中包块,界不清,包块内侧见一穿刺口,创周红肿,但无明显破溃。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23.35×109/L,Neu%88.5%,Neu20.67×109/L,Hg89g/L,PLT692×109/L;降钙素原0.484ng/mL;血培养(-);肿瘤标志物检查示CA12566.0U/mL;右上肢动静脉彩超示有上肢动静脉未见确切异常,上肢不均匀稍低回声:脓肿?血肿?右上肢淋巴结肿大;CT及MRI提示右肘窝及前臂血肿伴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尿常规、生化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行右肘前血肿清除术时见右肘血肿呈分隔囊状包裹正中血管神经束,其间大量肉芽样坏死组织增生及暗红色血性坏死组织。取部分肉芽组织送病,术后病检示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查:CK(+)、EMA(+)、Vim(+)、CD99(+)、CD21(-)、CD23(-)、CD34(-)、S-100(-)、HMB45(-)、Melan-A(-)、Bcl-2(-)、Myo-D1(-)、Desmin(-);诊断: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ES)。

 

诊断明确后行右上肢肩关节离断术,术后血象、体温等恢复正常,现患者拟行放化疗综合治疗。

 

2 讨 论

 

E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最早在1961年报道,直到1970年才由Enzinger首次命名。该病病因不明,有研究认为肿瘤部位的创伤史与其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但多数无明确外伤史。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男女比例约1∶2。据ES的发病部位及临床病理表现分为两型:远端型(distaltype)和近端型(proximaltype)。

 

远端型ES也称传统型或经典型ES,主要发生于四肢末端,最常发生于手部、手腕至前臂,其次为膝及下肢、踝、足和脚趾。发生在真皮、皮下的ES常形成坚实肿块,结节状或斑块状,孤立或多发,呈无痛性生长,高于皮面或形成皮肤溃疡;发生在深部软组织的ES亦常形成肿块,附着于肌腱、腱膜,也可沿神经血管束分布,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

 

近端型ES指发生于头颈部及躯干,包括生殖器区域(骨盆、耻骨、外阴及阴茎)的ES。尽管发病部位及临床病理表现有差异,远端型和近端型ES具有相同的免疫表现:90%以上的ES患者可表达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及上皮细胞膜抗原(EMA),表明其具有双相分化的性质;约60%的患者表达CD34,少数患者可表达S-100蛋白、CD99、desmin等。有研究发现远端型ES患者血清及肿瘤细胞糖链蛋白(CA125)水平升高,认为CA125可作为诊断和随访的指标,但ES的基本标记仍为CK、Vimentin及EMA。

 

由于ES临床少见,早期表现无特异性,加之近年来对其文献报道少,大部分为个案报道,鲜有大宗病例分析,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缺乏深刻认识,故易于误诊误治,从而延误病情。ES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病理组织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ES的治疗以广泛性或根治性切除为主,扩大切除需切除肿瘤边缘至少3 cm正常皮肤及所属筋膜室内组织结构,根治性手术即切除肿瘤所在邻近关节外的所有组织,对不能行广泛性或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可行截肢,但术后复发率高。由于ES易通过淋巴道及血道转移,手术时应尽量扫除病变附近的淋巴结,但如果都行淋巴结清扫,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有研究报道称可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进而决定是否需行淋巴结清扫术。

 

ES术后放疗和化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特别是对于肿瘤≥5 cm或复发性肿瘤,但其疗效存在争议。ES的预后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发生部位、浸润深度、血管和(或)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多次复发有关。多数学者认为女性患者预后比男性好,位于肢体远端者比近端好,肿瘤发生时直径≤2 cm、无出血坏死及血管浸润、肿瘤细胞核分裂象少,预后较好。本例患者为25岁男性,右肘扭伤后胀痛、活动受限1+月,早期误诊为血肿伴感染,行右肘前血肿清除术时见血肿呈分隔囊状包裹正中血管神经束,其间大量肉芽样坏死组织增生及暗红色血性坏死组织。

 

术后取材组织病理检查示恶性肿瘤,免疫组化示CK(+)、EMA(+)、Vim(+)、CD99(+),肿瘤标志物检查示血清CA125升高。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上皮样肉瘤。

 

该病例病情存在以下特殊性:①该患者有外伤史,前面提到该病发病只少数有外伤史,有文献报道局部的刺激(包括外伤、手术)均可能会加重病情的进展,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8];②该患者自入院至出院,体温持续>38℃,WBC及中性细胞绝对数、PLT及降钙素原也一直高于正常,Hb降低约80g/L;加之发病前有外伤史、局部穿刺证实为血液,不难诊断血肿伴感染,但血培养(-),予输血、抗感染治疗后病情无好转,行截肢术后体温及血象等恢复正常;由此考虑患者高热、血象高、PLT及降钙素原高及Hb低均与恶性肿瘤坏死、浸及血管等有关。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期尽早诊断,尽早手术治疗。相信随着未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药的不断开发,我们一定能够找到针对ES有效的治疗方法。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