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四脑室卵黄囊瘤病例报告-1

2022.1.02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又称为内胚窦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生殖源性肿瘤,好发于性腺(睾丸、卵巢),性腺外少见,很少发生于颅内。颅内原发的卵黄囊瘤为非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瘤(non 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NGGCTs)的一种,通常发生于松果体和鞍上区域,少见于基底节区和丘脑区,而发生于第四脑室者极为罕见。本研究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0月收治的1例第四脑室原发性卵黄囊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颅内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1.临床资料

 

1.1临床表现

 

患儿,男,3岁,因“间断呕吐11d,咳嗽3d,发作性抽搐5h”于2018年10月入院。查体:镇静睡眠,生命体征平稳,鼻扇及三凹征阴性,咽部略充血;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颈强(±),无抵抗;Kernig征阴性,Brudzinski征阴性,双侧Babinski征阴性。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家族遗传史。入院前庭功能检测示:左耳前庭功能低下,右耳前庭功能明显低下。

 

头部MRI检查示:第4脑室扩大,其内可见混杂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欠清,大小约为2.9cm×2.8cm×4.1cm,FLA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影像诊断:室管膜瘤?(图1)。

 

术前诊断:第四脑室占位病变,室管膜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1.2手术方法

 

患儿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8年11月1日在全麻下行枕下入路第四脑室占位病变切除术。具体手术操作过程如下:患儿取俯卧位,头托固定,标记后正中头皮切口(枕外隆突上至颈3棘突),常规消毒铺单。圆刀切皮、皮下,严格沿中线逐层深入切开肌肉,并向两侧游离,暴露出两侧枕鳞、部分环椎椎板后弓;在双侧枕鳞部近横窦处颅钻钻孔各一枚,铣刀配合咬骨钳扩大骨窗(约5cm×4cm)。

 

硬膜张力略高,成“Y”形剪开硬膜,下方到达枕骨大孔,可见小脑饱满略膨出。移入显微镜,电凝切开小脑蚓部,逐步向深部探查;见肿瘤基底位于小脑蚓部,充满第四脑室,约3cm×3cm×4cm大小,色淡红,供血丰富,质地较软。仔细分离肿瘤周边,四周逐渐深入,逐渐分块完整切除肿瘤;见中脑导水管四脑室之开口间断有脑脊液流出。反复冲洗术腔,严密止血,严密缝合硬脑膜,四周永久悬吊。分层缝合肌肉、皮下和头皮,无菌敷料加压包扎。见图2。

 

1.3病理学检查

 

(1)大体观察:肿瘤色粉白、质软,似有粘液;(2)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排列呈窦状腔隙样、网状,核分裂易见(图3);(3)免疫组化: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CD117(+),Oct4(-),PLAP(局灶+),CD30(-),CK(+),CD34(+),Vimentin(间质+),NSE(-),GFAP(-),Olig-2(-),S-100(-),NeuN(-),EMA(-),Ki-67(约90%+)。诊断:(第四脑室)卵黄囊瘤。

 

1.4治疗效果

 

术后2周复查头部MRI增强扫描示,第四脑室内的占位病变完全切除,未见残留;左侧小脑及第四脑室呈术后改变(图4)。

 

复查血清AFP为3.98ng/mL。术后2周患儿恢复良好出院。出院后电话随访1个月,患儿身体状态良好,无明显不适。目前患儿已转入肿瘤科进一步接受放化疗治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