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食管脂肪瘤病例分析

2022.4.04

患者,男,54岁,进食后剑突下疼痛1个月。曾在当地医院行钡餐诊断为食管占位。至我院行胃镜示:距门齿27~39  cm食管左前壁可见一巨大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超声内镜示:中高回声改变,与黏膜下层相延续,内部无血流信号;诊断为食管黏膜隆起病变,多考虑脂肪瘤胃肠道间质瘤(GIST)不除外。胸部CT示:食管中下段占位,CT值-87 HU,脂肪样低密度影(图1);考虑皮样或表皮样囊肿、脂肪瘤。


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2013年6月27日全麻下行食管肿物切除术(图2)。术后病理诊断:(食管黏膜下)多发性脂肪瘤。术后第12天出院随访至今,进食正常,未见复发、转移。



讨论


食管脂肪瘤是起源于中胚叶的食管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0.8%~3.6%。其易与食管平滑肌脂肪瘤和食管脂肪肉瘤相混淆。食管脂肪瘤一般无蒂,密度均匀,偶有带蒂;而食管纤维脂肪瘤和脂肪肉瘤多有蒂,密度不均,甚至有报道可脱出口外。


食管脂肪瘤病史时间与影像学表现不符。食管脂肪瘤病史多为1个月左右,但影像学上较大。其确诊需胃镜和胸部CT结合。胃镜下食管脂肪瘤对应的食管黏膜大部分光滑,病史较长者可能有食管局部黏膜破坏;胃镜超声为高回声团块;CT检查为低密度。本例胃镜下发现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即行超声胃镜提示脂肪瘤,但不排除GIST;后结合胸部CT提示低密度值,综合考虑食管脂肪瘤。


圈套切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开胸切除是食管脂肪瘤的常见治疗方法。圈套切除目前临床上基本废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近年来的新技术,创伤最小,但有局部渗血,甚至食管穿孔风险。开胸切除包括普通开胸和胸腔镜下切除。目前食管脂肪瘤主要治疗方法仍为开胸切除,其优点为食管瘘发生风险低,但创伤相对大。若高度怀疑食管脂肪瘤,最好不活检,因为活检部位易于与周围食管黏膜粘连,手术时食管黏膜易破裂,增加食管瘘机会。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