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木村病骨损害病例分析

2022.3.09


患者男,62岁,因右腮部肿胀1个月,红色丘疹20d,于 2014年11月24日来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腮部肿 胀,约拳头大,无自觉症状,无发热等不适,当地以腮腺囊肿行 手术治疗,术后肿胀略有改善,病理报告为淋巴细胞增生。20d 前肿胀加重,面积扩大,表面出现黄豆大淡红色丘疹、结节, 自 觉略痒。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 各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腮部及颈部可触及一直径 10cm×10cm皮下肿块,质中等,浸润感明显,与周围组织粘 连,活动度较差,无压痛;表面皮肤淡红色,其上见密集的绿豆 及黄豆大淡红色丘疹、结节,部分皮疹融合(图1)。实验室检 查:除嗜酸性粒细胞分类0.12,计数0.61×109/L[参考值(0.02~ 0.52)×109/L];IgE734IU/ml(0~100IU/ml)外,其余检查包括 空腹血糖、肝肾功能、血脂均无异常。腮腺CT检查:右侧下颌 部及腮腺区可见软组织增厚,肌间隙显示毛糙,双侧颌下区及 腮部可见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较大直径1.5cm。皮损组织 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增多,血管、附件周 围团灶状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少许肥大细胞浸 润,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见淋巴样滤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2)。腮腺淋巴结病理:淋巴滤泡增生, 大 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于淋巴滤泡间。诊断:木村病。


治疗经过:环孢素75mg,每日2次口服, 1周后肿块渐变 小, 2周后肿块明显消退,其上皮疹基本消退,嗜酸性粒细胞计 数0.32×109/L,IgE336IU/ml,较前降低。4周后无诱因肿块 反复,肿胀面积较前扩大,环孢素加量为125mg,每日2次口 服,加量1周后病损无好转,患者自觉夜间有气短,嗜酸性粒 细胞计数分类0.13,计数0.87×109/L,IgE832IU/ml,腮腺CT: 右侧下颌部及腮腺区可见软组织增厚,肌间隙显示毛糙,颈 部、双侧颌下区及腮部可见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较大者直 径1.3~1.5cm。右侧上颌骨局限性骨质破坏,右侧咽外间隙 软组织肿胀,相邻脂肪间隙消失,同时咽隐窝受压消失、移位 (图3)。经多家医院会诊仍考虑木村病。加用糖皮质激素(复 方倍他米松1mg)肌内注射, 每3周1次,连续2次,皮疹、肿块 明显消退,气短缓解。改为泼尼松10mg每日2次口服,渐减 量, 3个月后皮疹消退,肿胀明显减轻,自行停服激素。半年后 电话随访,皮疹肿块无反复,右侧腮部较左侧仍显饱满。


1646796378145363.jpg

图1 患者左腮部、颈部直径10cm×10cm皮下肿块,表面皮肤淡红色,其上见密集的绿豆及黄豆大淡红色丘疹、结节 图2 皮损组 织病理 真皮深层血管增生,管壁玻璃样变,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HE×200) 图3 CT检查 右上颌骨骨质破坏(箭头)


讨论

木村病(Kimuradisease)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性淋巴肉芽肿。发病原因不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 性。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或软组织肿块,以头颈部软组 织受累多见,其中以腮腺区最常见(33%),可伴腮腺、颌下腺 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腋窝、 腘窝、前臂、腹股沟亦偶有受 累。本例同时有皮疹、软组织包块、淋巴结肿大和骨改变临床 少见。皮损及淋巴结病理均表现为淋巴滤泡形成及大量嗜酸 性粒细胞浸润。符合木村病诊断。如果皮疹表现为结节并伴 有骨损害应与上皮样血管瘤及骨嗜酸性肉芽肿鉴别。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