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患者尿色加深2月,腹痛1月诊断分析

2022.4.06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因“尿色加深2个月,间断上腹痛1个月”入院。


入院前2个月发现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发白。1个月前出现夜间剑突下胀痛,20d前疼痛加重,改变体位不能缓解,不伴肩背部放射痛,服用止痛药(具体不详)后好转。伴有皮肤黏膜轻度黄染;无恶心呕吐、无发热。


查体:一般情况好,血压135/80mmHg,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


生化指标:ALT 1050U/L,AST 555U/L,ALP 298.5U/L,TBil 56.4μmol/L,DBil 39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17.4μmol/L。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1.82ng/ml,甲胎蛋白(AFP)2.86ng/ml,糖类抗原19-969.10 U/ml,糖类抗原72-41.09U/L。


上腹部磁共振成像(MRI)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左右肝管汇合处,肝总管及胆总管管壁增厚,胆总管胰头段为著,增强扫描显示管壁强化,胰头段胆管管壁增厚呈结节样影,并可见明显强化,范围约2.0cm×0.9cm;肝门处及胰头周围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图1)。


患者各项检查提示胆管占位,高度怀疑胆管癌,完善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胆总管、肝总管壁厚、僵硬,直径约2cm,上方至左、右肝管分叉处,下方至胰头及钩突部皆可触及质硬肿块;胆管周围粘连较重,淋巴管丰富。取胆管壁壁厚、僵硬最明显处切取组织(不同部位取2处,标本包含管壁全层)送术中冰冻。


病理报告:(胆总管末端)胆管壁纤维化,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2)。



请大家根据以上信息讨论:1.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2.您会如何安排治疗?



答案公布


考虑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20(++),CD3(++),CD38(++),CD138(灶+),Kappa(+),Lambda(+),IgG(++),IgG4(++),IgG4/IgG>10%。


遂放弃手术,给予激素治疗。静滴甲泼尼龙,40mg/d,1周后症状减轻,复查ALT 26U/L、AST 21U/L、总蛋白65.7g/L、白蛋白39.8g/L、TBil 17.0μmol/L、DBil 6.9μmol/L。治疗2周出院,出院医嘱给予口服甲泼尼龙32mg,1次/d,激素每4周减4mg,直至5mg,1次/d。随访24周,未见异常,症状无再发。


讨论


IgG4-SC是一类以胆管硬化性炎症为特点的疾病,其特征为血清IgG4水平升高,组织学表现为胆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胆管周围纤维化。IgG4-S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型免疫反应或调节性T淋巴细胞被激活有关。目前还未肯定是否为自身免疫性疾病。IgG4-SC常伴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在50%~90%的AIP患者中可见胆管受累,表现为阻塞性黄疽或发热。有报道示AIP患者发展为慢性胰腺炎后引起了硬化性胆管炎,但也有报道发现IgG4相关的硬化性病变发生在胆管而未见明显胰腺病变。本病例入院时即有明显的阻塞性黄疸表现,行MRI检查提示肝总管及胆总管管壁增厚,以胆总管胰头段为著;胰腺未见明显异常,表明IgG4相关的硬化性疾病可仅发生在胆管,而无其他器官组织的临床症状。


IgG4-SC多见于老年男性,大部分在50岁以后开始发病,以梗阻性黄疸伴有腹部疼痛不适就诊,常伴有消瘦、发热、肝功能转氨酶异常及血清IgG4水平显著升高等。IgG4-SC的各种表现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胰腺癌、胆管癌非常相似,仅仅依靠临床表现或影像学检查来区分这些疾病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未合并AIP者更易误诊为恶性胆道狭窄而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本病例在术前会诊考虑为胆管癌,拟行胆管癌根治术,术中发现与典型胆管癌不符,结合冰冻病理检查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胆管炎,果断放弃手术,以避免了手术带来更大的创伤。


IgG4-SC的诊断需要基于以下4个标准:


(1)胆管的典型影像学发现。胆管超声内镜或导管内超声检查显示总胆管壁增厚,胆囊内窥镜逆行总胆管造影显示病变多为总胆管下段狭窄。


(2)血清IgG4浓度升高。血清IgG4水平的测定在鉴别IgG4-SC与其他疾病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有很大作用,可完全与胆管癌、胰腺癌及原发性胆管炎相区分。恶性肿瘤中血清IgG4水平升高较少见,部分胰腺癌患者也有IgG4阳性细胞浸润,但是一般<10个/高倍视野。


(3)胆道外IgG4相关疾病的共存。IgG4-SC可并发涎腺炎、肺炎性假瘤、腹膜后纤维化、肝肾损害、织脉周炎、胰腺多发假性囊肿、糖尿病及淋巴结肿大等。


(4)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病变主要发生在肝外胆管,尤其是胰头段胆管,有时也可以累及肝内胆管。受累胆管表现为透壁性淋巴及浆细胞浸润,伴有数量不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纤维化和闭塞性静脉炎。胆管壁也可见密集的淋巴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常以回旋状或席纹状排列。炎症细胞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也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偶可占优,胆管周围纤维化和炎症导致胆管管腔变窄,引起梗阻性黄疸症状。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富含IgG4的淋巴浆细胞浸润,呈弥漫性或局灶性分布。此外,对激素治疗有效,能够作为可选的额外的诊断标准。


IgG4-SC对激素治疗敏感,同时也容易复发。本病例采用激素疗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有关激素治疗方案的最佳选择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资料缺乏,目前尚难确定类固醇激素治疗IgG4-SC的推荐剂量和持续时间。采取传统的激素口服治疗或是冲击治疗仍存争议,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报道选用泼尼松龙40~80mg/d,短期内给予较大剂量直至临床症状、血清学、影像学缓解。这一过程持续几周至几个月不等。临床缓解后每周撤5mg,减量至5~10mg时维持治疗,至少6个月,预防复发。复发后继续应用激素治疗仍有效。激素治疗者IgG4持续升高或治疗后再次升高或可预示复发。


IgG4-SC是一种新近认识的疾病,目前我国对此病的报道还为数不多,研究甚少,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还需进一步探讨。相信随着病例数量的增加及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会更加清楚。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