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跟骨骨内神经鞘膜瘤病例分析

2022.2.21

神经鞘膜瘤(NST)又名神经膜瘤、雪旺氏细胞瘤,是一种由周围神经鞘内雪旺氏细胞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偶可发生恶变。Chin等于1908年首次报告NST。本病以中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4岁,男女发病比例基本相同。NST为常见的外周神经肿瘤,多为良性单发,呈孤立性肿块,常有包膜,好发于头颈部和四肢的表面,其特点是肿瘤一般只侵袭单根神经纤维,而对其他神经纤维则通常无影响。NST常被描述为纤维性、中等质地、血供丰富的肿瘤。NST生长缓慢,患者常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易漏诊误治,其临床表现常为肿瘤压迫神经而致神经支配区域出现局部麻木、酸胀、疼痛等,当肿瘤侵袭骨质时,则可引起局部骨痛等。原发于骨的NST十分罕见,本文报告1例跟骨骨内NST,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减少NST的漏诊误治。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6岁,工人,因右足跟部疼痛、发现右足跟前外侧肿物2年余于2017年5月2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跟部疼痛,右足跟前外侧肿物,疼痛无夜间加重,未做系统治疗。近1年余右足跟前外侧肿物渐增大,体重无明显减轻,曾外院诊治,具体不详。既往10余年前有“甲状腺瘤切除术”手术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右足跟部局部未见皮损,右足跟前外侧部可见肿物突起,大小约6CM×5CM,轻压痛,与皮下组织稍粘连,推之微动,见静脉怒张,肤色正常,肤温稍高,质韧,踝关节活动正常,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可,远端各趾活动、血运、感觉均良好。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传染病八项、肿瘤八项、凝血六项、甲功三项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1)X线:右跟骨见多发囊状密度减低区,内见多发分隔,外侧缘骨皮质变薄,局部硬化,未见明确骨膜反应或软组织肿块影(见图1)。(2)右踝关节CT:右跟骨见多发囊状密度减低区,内见多发分隔,外侧缘骨皮质膨胀变薄,局部骨皮质中断,病灶内为软组织密度影填充;且跟骨外前上部见较大软组织肿块,病灶范围大小约46mm×773mm,病灶内部隐约见条状钙化灶(见图2)。(3)右跟距骨MRI:右跟骨见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形成,边界较清楚,T1加权成像(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其内见T2WI条线状及小片状低信号影,增强后呈无强化,骰骨角缘骨质受侵,病变包绕右腓骨长短肌腱,余右足诸骨及关节未见明显异常(见图3)。


1645405462914150.png


术前病理穿刺活检:右跟部软组织梭形细胞肿瘤(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NST?);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右跟骨骨病变(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NST?)。排除绝对手术禁忌证后,于2017年6月1日在腰麻下行右跟骨骨内肿瘤病灶清除、灭活、骨水泥内固定术。术中所见:瘤上界至距骨颈前方,下界临跟骨下缘,前界至骰骨部,后界临跟骨结节;跟骨外侧壁突破4CM×1.5CM骨窗,见骨腔内黄褐色鱼内状组织;跟骨内侧壁穿破,内侧未形成明显软组织包块。术后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中医中药辨证施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法,并适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2017年6月4日术后复查X线,结果显示右跟骨骨肿瘤术后,原病灶区见高密度影填充,周围见引流管影(见图4)。术后病理检查:右跟骨病灶组织符合NST;免疫组化:瘤组织波形蛋白(+)、S100(+)及细胞淋巴瘤-2(+)、Ki-67约1%(+)、上皮膜抗原(-)、抗平滑肌抗体(-)、CD56(+)、Ki-67<1%(+)、CD34(-)、Fli-1(+)、AE1/AE3(-)、SOX-10(+)(见图5)。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2017年6月10日出院。


1645405462785756.png


讨论


NST的影像学表现常无显著特异性征象,最终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但X线、CT和MRI检查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及侵犯的范围,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手术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X线检查敏感性较低,当肿瘤较小时,可正常表现;当肿瘤较大或侵袭骨质时可见局限的骨质吸收或囊状密度减低区。CT扫描可见等于或低于肌肉密度的软组织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呈均匀或不均匀。MRI的T1WI序列上呈略高或等信号;T2WI序列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相关研究表明,对于肿瘤病变的显示,MRI检查优于CT扫描及X线平片;对于局部骨质吸收的显示,则CT扫描优于MRI检查;对于术前肿瘤范围的评估,MRI有明显优势。


NST肉眼观可呈分叶状或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组织质实,硬度不一,切面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漩涡状结构,偶在瘤体内可见出血状及囊性样改变;显微镜下根据雪旺氏细胞的多少和形态,可分为以下两种组织结构:(1)AntoniA型,即“束状型”,肿瘤细胞呈长梭形,核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间界限不清,互相平行排列致密而规则呈栅栏状或呈不完全的漩涡状,称Verocay小体;(2)AntoniB型,即“网状型”,肿瘤细胞稀少,细胞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常形成排列稀疏的网状结构;免疫组化检查常见S100(+)。原发于骨的NST十分罕见,研究表明,发生于骨内的NST可能由伴随骨滋养血管的周围神经穿越骨内神经孔而进入髓内,在缓慢的发病过程中逐渐吸收和侵蚀神经孔周围的骨组织,造成肿瘤在骨内生长的假象;部分肿瘤可在病变骨内外两侧膨胀性生长,呈哑铃状,这易产生肿瘤原发于髓内组织并向外侵及骨旁软组织的假象。原发于骨的NST一般没有包膜,以实变为主而缺乏囊性样改变,且多以AntoniA型常见,常有局部淋巴细胞浸润,这需与发生于其他部位的NST相鉴别。本例患者为46岁女性,以右跟部疼痛、右跟外侧肿物为主要表现,右跟部肿物呈缓慢性增大,手术切除病灶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均符合右跟骨骨内NST。


大多学者认为,早期手术治疗是提高NST临床疗效的关键,而放化疗会使NST发生恶变术后一般不需进行辅助性的放化疗,但对于已发生恶变的患者,则需在手术治疗后配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另外,NST经手术治疗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因此需长期随访,对于术后复发者,需再次行手术切除。本病例NST发生于跟骨骨内的诊断极少见,手术切除彻底,且经病理证实,术后未行放化疗,手术切除至今未复发,目前仍随访中。


总之,原发于骨内的NST十分罕见,影像学检查常无显著特异性征象,最终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对于骨内NST应早期手术治疗,术后需根据病变的良恶性以决定是否需要行放化疗。NST手术切除后仍有再发可能,术后患者仍需密切随访。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