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分析

2022.2.25

1 病历摘要


例 1. 女, 8 岁。右侧大腿内侧皮肤结节 6 个月,于 2016 年 1 月 2 日到我院就诊。6 个月前家属发现患儿 右侧大腿内侧皮肤出现一花生大的红色结节,就诊于当地附近诊所,考虑“毛囊炎”,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百多邦),皮损未消退,仍逐渐增大。后就诊于当地医 院,因诊断不明未予治疗。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大 腿内侧可见一约 28 mm×28 mm 红色结节,表面光滑 (图 1A),无溃疡,质韧,活动度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 不清,无触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一无包膜 的肿瘤,肿瘤细胞由大量致密分布的梭形细胞构成, 呈席纹样排列,散在核分裂象,局部不规则向皮下脂肪侵袭 (图 1B、 C)。免疫病理:波形蛋白(vimentin)、 CD34(图 1D)及 Bcl-2 均强阳性,核增殖指数(Ki-67) 30%阳性,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68、CD163、 CD117、S-100 蛋白、结蛋白(desmin)、育因子均阴性。 诊断:儿童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治疗:局部扩大切 除。 例 2. 男,14 岁。右侧胸腹部皮肤肿块 14 年,于 2013 年 11 月 9 日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时家属发现 其右侧胸腹部皮肤有一约黄豆大红褐色结节,随年龄 增长皮损逐渐扩大。皮损无明显痛痒,未治疗。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胸 腹部见一约 40 mm×60 mm 红褐色浸润性肿块,表面光 滑(图 2A),质韧,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无 明显触压痛。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 大量梭形肿瘤细胞浸润,局部呈漩涡状排列,界限不 清,并不规则地向皮下脂肪侵袭(图 2B、 C)。免疫病 理:CD34 (图 2D)、Bcl-2 均强阳性,CD99 弱阳性,Ki67 为 3%阳性,CD68、S-100 蛋白均阴性。诊断: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治疗:Mohs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局 部皮瓣转移修复。


A:右侧大腿内侧一红色浸润性结节,表面光滑;B:大量致密的肿瘤细胞,局部向脂肪组织浸润(HE 染色 ×40);C:梭 形肿瘤细胞呈席纹样排列,并见散在核分裂象(HE 染色 ×400);D:梭形肿瘤细胞 CD34 强阳性表达(SP 法染色 ×100) 图 1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患儿(例 1)下肢皮损、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像


A:右侧胸部一红褐色浸润性肿块,表面光滑;B: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边界不规则的肿瘤细胞浸润,局部向脂肪组织侵袭(HE 染色 ×40);C:向皮下脂肪层浸润的梭形肿瘤细胞(HE 染色 ×200);D:梭形肿瘤细胞 CD34 强阳性表达(SP 法染色 ×100) 图 2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例 2)胸部皮损、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像


2 讨 论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 恶性的间质细胞(CD34+树突状细胞)来源肿瘤,发病 率万分之 0.008~万分之 0.05,好发年龄 30~50 岁,男 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DFSP 在软组织肉瘤中占 2%~ 6%,其中儿童患者占 4.5%~20%,中位发病年龄在 7~ 16 岁[2-3]。先天性发病者罕见。DFSP 通常好发于躯干, 常见于胸部,其次为四肢;肿瘤通常为单发,常表现为 隆起性质硬肿块,其上常发生多个结节,可呈淡红色 或青紫色。损害逐渐增大,并可融合,有时呈多叶状, 表面稍光滑,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肿瘤除隆起 于皮面外,也可呈侵袭性生长,侵及皮下组织和肌肉, 但很少发生转移。DFSP 组织病理改变可见真皮全层 和皮下组织广泛的梭形肿瘤细胞呈束状或漩涡状排 列,核有丝分裂象少。CD34 是 DFSP 区别于其他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的特异性抗原,具有诊断价值。90%以上 的 DFSP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出含 COL1A1-PDGFB 融合基因,因此检测 COL1A1 PDGFB 融合基因成为区别 DFSP 与其他原发性恶性 肿瘤的重要手段 [4]。


DFSP 临床上有时需与皮肤纤维 瘤、无色素性黑素瘤鉴别。DFSP 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但术后容易复发。复发次数越多,肿瘤恶性度越高、 侵 袭性越强。局部扩大切除或使用 Mohs 显微外科手术 可降低复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可用于治 疗成人 DFSP,特别是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患者[5]。其他的治疗方式还包括口服索拉菲尼、基因靶向治疗、放 射治疗及电化学疗法等[6-7]。 例 1 为儿童,右侧大腿内侧一红色结节性损害,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见大量致密分布的梭形细 胞呈席纹样排列,局部向脂肪组织浸润,并见散在核 分裂象,梭形肿瘤细胞 CD34 表达呈强阳性。患儿的临 床、组织病理表现典型,符合 DFSP。治疗上采用扩大 切除肿瘤,术后随访至今 9 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 例 2 为先天性发生,出生时胸腹部右侧皮肤即有 一约黄豆大红褐色结节,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扩大,就诊时皮损为红褐色浸润性肿块,表面尚光滑,质韧,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表皮大致 正常,真皮内大量梭形肿瘤细胞浸润,局部呈漩涡状排 列,界限不清,并不规则地向皮下脂肪侵袭。梭形肿瘤 细胞 CD34 表达呈强阳性,诊断 DFSP。治疗上采用 Mohs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 后随访至今35 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先天性发病者诊 断较困难,因为在早期,肿瘤临床表现常常类似于血管 瘤或色素痣,因此,在婴儿或儿童期当皮肤上出现无临 床诊断特征的皮肤斑块或结节时,即使是先天性的,也 应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8],必要时可行COL1A1-PDGFB 融合基因检测。


参考文献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