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应用3D打印技术修复重建下颌骨骨化纤维瘤切除术后缺...

2022.2.09

应用3D打印技术修复重建下颌骨骨化纤维瘤切除术后缺损病例报告


骨化纤维瘤是发生在颌面骨的一种良性骨纤维性病变,多见于青年人,以下颌骨多见。本文报道1例下颌骨骨化纤维瘤切除术后缺损应用3D打印技术修复重建的病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18岁,9年前行右侧下颌支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青少年骨化纤维瘤”,近年来自觉面部再次膨隆,并逐渐加重,于2017-08-08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就诊,拍摄上下颌骨3D -CT发现下颌支肿物,门诊以“右下颌骨肿物”为诊断收入院。

 

入院时专科检查:患者面型不对称,开口度及开口型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右侧下颌角区膨隆,范围3.0 cm×2.5 cm,质硬,无活动度,无触痛,下唇无麻木感。曲面断层片示:右侧下颌角区至右侧下颌支乙状切迹下方可见一异常高密度团块影,团块中心密度不均匀,病变边缘光滑,周缘可见低密度条带影包绕(图1)。上下颌骨3D-CT示:右侧下颌支外缘见骨样突起,邻近骨髓腔密度增高,膨胀,边界清楚,无硬化边,无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肿胀(图2)。胸片示: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范围。血常规、电解质、血生化检查也均未见异常。将患者术前上下颌骨3D -CT的DICOM格式数据输入ProPlan2.0软件进行术前肿物切除范围的设计(图3),同时将髂骨3D -CT的DICOM格式数据输入ProPlan2.0软件设计修复方式,然后通过3D打印技术按照设计方案,打印出下颌骨以及肿物切除后进行髂骨修复重建后的模型(图4)。

 

1644377003853852.png

图1 术前曲面断层片

1644377004658382.png

 图2 术前上下颌骨3D-CT

1644377004470944.png

 图3 术前设计肿物切除范围及修复方法

1644377005577501.png

 图4 3D打印下颌骨模型以及截骨范围

 

经患者及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于2017-08-10全麻下行“右下颌骨肿物切除术,右侧髂骨游离移植修复术”。术中可见病变累及整个右侧下颌骨升支,上至下颌骨乙状切迹,下至下颌角,前方平下颌支前缘,肿物偏向下颌骨升支外侧;按术前设计进行截骨及修复重建,保留髁状突,由于牙槽神经血管束穿过肿物,因此切断并结扎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术后给予相应的抗炎、消肿及补液治疗,颌间牵引。术后病理检查:大体可见肿物大小6.5 cm×4.0 cm×3.0 cm,质坚硬;光镜下可见增生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中有多量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骨小梁样组织(图5)。结合X线片,符合骨化纤维瘤的诊断。

 

1644377005117557.png

图5 术后组织病理学图片(光镜,× 400)

 

术后半个月,患者面部消肿后,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与术前面型及咬合关系对比,基本达到一致(图6)。

 

1644377007195936.png

图6 手术前后的面像及像。a 面像;b牙合像

 

2. 讨论

 

骨化纤维瘤是一种边界清楚、由富含细胞的纤维组织和表现多样的矿化组织构成的病变,1927年由Montgamery首先报道并命名。2015年WHO分类中将“青少年小梁状骨化纤维瘤”和“青少年沙瘤样骨化纤维瘤”作为骨化纤维瘤的两种组织学变异型。本文报道病例第一次术后病理回报为“青少年骨化纤维瘤”。青少年骨化纤维瘤是骨化纤维瘤的一种变异型,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患者的头面部骨骼,可导致严重畸形和功能缺陷。

 

据文献报道,38.5%的青少年骨化纤维瘤病例会出现颌骨肿胀伴疼痛,并可有短期快速生长史;术后复发率可达30%~58%。因此临床医生对青少年骨化纤维瘤的及早诊断、合理治疗以及密切随访对该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影响重大。目前对青少年骨化纤维瘤治疗方式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临床上可分为保守治疗和积极治疗。

 

由于青少年骨化纤维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征及较高的复发率,有学者提倡手术切除,切除范围应在保留周围重要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完全切除病变组织,也有学者认为保守治疗有利于年轻患者的生长发育、外貌以及咀嚼和神经功能等方面的保存。其中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刮治术、部分切除术等,当出现明显的侵袭性生长迹象(如快速生长、骨皮质变薄或穿孔、牙齿移位或牙根吸收、多次复发)时则应采取完全切除。本病例中的患者第一次手术考虑到患者年龄小,仅采取了肿物摘除术,未扩大切除骨组织,术后病理回报为青少年骨化纤维瘤,建议定期复查。术后患者未定期复查,9年后由于面部膨隆加重影响美观来诊,拍摄上下颌骨3D-CT发现第一次手术部位再次发现肿物。

 

本次手术考虑到由于术后复发,肿物侵袭范围较大,导致下颌升支部的骨皮质穿孔,因此治疗采取完全切除术,然后行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出现开创了医学领域的新世界,尤其应用在硬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直接或间接提高了手术精度,也满足了个性化要求。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可使颌面部的手术精度及修复重建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其中在不同类型牙颌面畸形中通过设计手术方案,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头颅模型模拟截骨,提高了手术效果,达到了功能与形态的统一。

 

本病例中运用3D打印技术进行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也为3D打印技术在颌面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及经验。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实物模型,术前设计截骨范围,测量修复重建所需植骨长度及塑形模式,然后按照修复重建后的模型进行术前预弯成型钛板,设计固定位置。通过运用3D打印技术,使得手术时间减少,降低了手术风险,同时提高了修复重建的精确性,术后获得了良好的面型及咬合关系。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