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肺动脉多形性平滑肌肉瘤病例分析

2022.2.12

患者男性,65岁。因“右胸痛、呼吸困难3天”就诊,咳嗽、深呼吸及改变体位后症状加重,休息不缓解。发病10天以来,体重下降1kg。体检:心音低钝,P2>A2,肺动脉瓣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不向心尖传导。患者既往史、家族史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3.92×1012/L,PLT63×109/L,WBC6.29×109/L,NEUT%80.61%,Hbg121g/L。BNP:213.7pg/ml。凝血功能:D-Dimer2.9mg/L,FDP5.9mg/L,FIB5.43g/L。肿瘤标志物:AFP3.3ng/ml,CA12573.06U/ml,NSE52.75ng/ml。血气分析(吸氧状态):pH值7.366,PO2 104mmHg,PCO2 31.6mm-Hg。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71次/分,电轴不偏。

 

心动超声:主肺动脉右侧壁可见一带蒂团块样回声(图1),边界欠规整,舒张期团状回声部分通过肺动脉瓣口进入右室流出道、伸展变长,收缩期回到主肺动脉内形态复原(图2),收缩期肺动脉主干血流受团块状回声影响明显加快。估测肺动脉收缩压51mmHg。右房、右室大,心包积液(少量)。胸部CT平扫:主肺动脉干内径25mm,右肺中叶小结节影,右肺下叶少许纤维条索影(图3),右肺中叶外侧段小片磨玻璃密度影(图4);纵隔窗示右肺动脉主干较左肺动脉主干密度稍低,测CT值右肺动脉主干平均约18HU,左肺动脉主干平均约55HU(图5);心包少量积液。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左右肺动脉主干及右肺动脉各级分支内巨大充盈缺损,占据整个管腔(图6、7),肺动脉外壁毛糙,呈“蚀壁征”(图8);右肺中叶胸膜下结节较一周前平扫明显增大(图9),右肺中叶外侧段渗出较前密度增高(图10),呈楔形,考虑肺梗死。容积再现(VR)重组图中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几乎未见显影(图11)。

 

1644655550113924.png

图1、2超声心动图。图1:主肺动脉右侧壁可见32mm×15mm团块样回声,边界欠规整,有蒂附着于右侧壁,内部回声欠均匀;图2:舒张期(左图)团状回声部分通过肺动脉瓣口进入右室流出道,伸展变长,收缩期(右图)回到主肺动脉内形态复原

 

1644655550968761.png

图3、4平扫右肺中叶胸膜下小结节,右肺门较对侧大(图3);右肺中叶外侧段少许淡薄渗出,右下肺少许纤维条索影,右肺血管较对侧明显减少(图4)

 

1644655550567999.png

图5平扫调整为窄窗宽,右肺动脉干内可见充盈缺损。右肺动脉CT值平均约18HU,左肺动脉干CT值平均约54HU

 

1644655550679694.png

1644655550741952.png

图6~8CTPA纵隔窗示双侧动脉主干内巨大充盈缺损,延续至右下肺动脉

 

1644655551710655.png

图9、10CTPA示肺窗小结节较平扫明显增大(图9),右肺中叶外侧段楔形高密度影,右侧胸腔积液及纤维条索影较平扫明显(图10)

 

1644655551404665.png

图11容积再现(VR)。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几乎未见显影

 

1644655551940620.png

图12HE染色(10×)镜下可见大量梭形细胞呈明显异型性

 

行肺动脉恶性肿瘤摘除+肺动脉瓣成形+肺动脉成形+肺动脉血栓清除手术。术中见肺动脉瓣一带蒂类圆形肿块,直径约4.5 cm,基底较宽,位于肺动脉后壁,肿块侵及肺动脉两个瓣叶,肿瘤远端继发形成类似血栓样改变物质,延伸至左右肺动脉导致肺栓塞。沿肿瘤基底部切除肿瘤,沿左右肺动脉清除肺动脉血栓。术后病理提示:碎块瘤组织,切面灰褐色,质细腻、软脆。免疫组织化学:Vim(+)、SMA(+)、CD99(+)、CD34(灶状+)、Ki67(+40%)、CD68(组织细胞+)、CD31(-)、CK(-)、EMA(-)、DSE(-)、CR(-)、CK5/6(-)、Bcl2(-)、Myoglobin(-)、S-100(-),提示诊断为:“肺动脉”多形性平滑肌肉瘤(图12)。术后2个月发生脑转移。于本院放疗科行伽马刀立体定向治疗,效果不佳。术后3个月患者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

 

讨论

 

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为肺动脉及肺动脉瓣的罕见原发性肿瘤。自Mandelstamm于1923年首次报道,目前全世界报道不足300例。由于其罕见,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太清楚。发病率男女无明显差异,年龄26~78岁,平均56岁。病理类型多样,Cox等报道了138例有病理证实的PAS,包括:未分化肉瘤(31.2%),平滑肌肉瘤(15.9%),梭形细胞肉瘤(13.8%),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肉瘤(7.2%),纤维肉瘤(5.1%),纤维黏液肉瘤(4.3%),横纹肌肉瘤(4.3%)以及软骨肉瘤(3.6%)。PAS好发于肺动脉主干,约90%累及两级肺动脉干,其中85%以上累及肺动脉主干,71%累及右肺动脉干,65%累及左肺动脉干,10%累及右室流出道。

 

本例为65岁男性,累及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干的未分化肺动脉平滑肌肉瘤(pulmonary artery leiomy sarcoma,PALS)。PALS一般生长缓慢,倾向于血管内传播,较少浸润肺实质或发生淋巴结及全身其他脏器的转移(通常只在晚期),可能与处于一个压力相对较低且全身血氧含量最低的特定部位相关。

 

临床上,PALS很容易被误诊为肺血栓栓塞性疾病。起病隐匿,起初无明显症状,当肿瘤引起肺循环血量减少及肺动脉高压时则表现出相应症状:包括呼吸困难(72%),胸痛(45%),咳嗽(42%),咳血(24%),其他系统症状包括:体重下降(21%),晕厥(9%),发热(8%)等。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为特异性体征。本例没有手术、卧床制动、长途旅行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诊断明确前很长时间内无明显症状,因呼吸困难及右侧胸痛就诊,伴有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检中P2>A2,肺动脉瓣区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均与文献报道相符,且“吹风”样杂音,说明肺动脉高压为中度。

 

影像学各种检查手段都有异常表现:胸部X线可见肺门肿块影、肺纹理减少、局限性肺不张、左心缘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大等。CT平扫主要表现为主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管径增粗,并见肺血管减少、亚段肺梗死,同时也可以发现肺外转移。CT增强检查可以提供更多重要的诊断信息。其中“蚀壁征”是一个重要征象,“蚀壁征”是指肺动脉主干一侧或两侧壁被病变侵蚀,肺动脉主干或左右肺动脉干完全被病变占据,病变近端凸向血流面或右室流出道方向。

 

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肿块的动态信息,若在肿块内有彩色血流或者肿块随心动周期来回前后运动,是诊断本病较为可靠的证据。FDG-PET检查是鉴别肺动脉肿瘤及肺栓塞的较好手段,肿瘤摄取增高,肺栓塞摄取不增高。实验室检查中,D二聚体阴性或仅有轻度升高。本例患者CT肺动脉成像(CTPA)中有“蚀壁征”,超声心动图可见一带蒂肿块随心动周期在心腔内来回甩动,可诊断为肿瘤性栓塞。本例患者D二聚体轻度升高,考虑与肿瘤造成的血流加快,动脉内膜破损并血栓形成有关。

 

PALS诊断多依靠手术病理或尸检。治疗的关键是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术后予以放疗或化疗是否能降低病死率至今没有文献报道。本病总体预后差,一经诊断,如未行任何干涉,生存期只有0~1.5个月。也有文献报道,未转移前行手术治疗,术后生存期可达19个月。本例发现时肿瘤已经很大,占据整个右肺动脉主干,并出现肺内转移,虽行手术治疗,但术后2个月仍出现远处转移,术后3个月因全身广泛转移而死亡。

 

通过本例患者,结合熊长明等的经验,总结:(1)起病隐匿,起病急说明肿块生长快;(2)伴发热、食欲减退、贫血及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3)无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下肢静脉血栓;(4)D-二聚体阴性或轻度升高;(5)CTPA表现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甚至右心室流出道大块充盈缺损,多为完全性,肿块密度不均,边界不规则,可见分叶或分隔现象,如有管腔外浸润影,表现为“蚀壁征”;(6)抗凝治疗无效或加重。此外,相当多PAS的患者曾接受抗凝甚至溶栓的治疗,D-二聚体水平可以用于评价早期溶栓的效果,动态观察溶栓前后D-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早期识别溶栓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而可以更早地考虑到PAS的诊断。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