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超声表现

2022.1.27

患者女,65岁。因出现无明显诱因下腹胀痛1周入院。自然绝经11年,平素无阴道流血、流液。子宫肌瘤史10余年,肌瘤大小约1~2 cm,未定期复查。超声检查:子宫前位,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包膜光滑,于子宫肌层内探及大小约11.0 cm×10.0 cm×8.0 cm团块状低回声,边界清,形态尚规则;CDFI示周边见少量条状血流信号(图1)。内膜显示不清,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子宫肌瘤?

1578611518155015.png

图1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超声图


MRI检查:子宫左后壁肌间见T1、T2等低信号病灶,中心可见少量高信号影,边界清(图2)。MRI提示:子宫肌瘤。于全身麻醉下行经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

1578611545669824.png

图2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MRI图


术后病理:(子宫体)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恶性PE Coma),侵及子宫壁,查见脉管侵犯,瘤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象>5/10 HPF;免疫组化:瘤细胞SMA(+),Desmin(+),CD10(+),CKpan(-),Vimentin(+),HMB45(+),melanA(-),NSE(+),S-100少量(+),Ki67阳性率30%。术后行“紫杉醇+表阿霉素”静脉化疗3个周期后复查超声:子宫及附件切除,阴道残端上方探及3个连续实性低回声结节,大小约2.0 cm×0.8 cm,边界清,内回声欠均匀;CDFI示周边及内部探及条状血流信号(图3)。

1578611572930805.png

图3 CDFI 示周边及内部见丰富血流信号


11个月后再次手术,术中见肠管与阴道残端及双侧盆壁广泛致密粘连,分离粘连后于阴道残端左上方及左侧宫旁组织残端间见大小2.0 cm×2.0 cm×1.0 cm 包块,似为3个小结节融合而成,形态尚规则,游离左侧输尿管后且输尿管穿行于包块下方。切除包块及部分阴道壁后剖视,其内可见生鱼肉样物。病理诊断:送检“阴道壁”内见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瘤细胞SMA(+),Desmin 部分(+),HMB45(+),MelanA 少量(+),S-100(-),Ki67阳性率40%。患者第二次术后随访至今未见明显异常。


讨论


PE Coma是一个肿瘤家族,多发于子宫体肌层和浆膜下,个别发生于黏膜下,本病多为单发,呈结节状,大小不等,较大者内可有囊性成分。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量过多,腹部肿物或下腹痛。PE coma为恶性潜能未定肿瘤,多为良性,恶性少见,恶性肿瘤直径较良性大,多>5 cm,病理上恶性肿瘤多见坏死,有明显细胞异型性,免疫组化特征为表达肌细胞和黑色素细胞标志物,以HMB45最为敏感。PE coma首选手术完全切除治疗,术后辅助放、化疗。


良性PE Coma预后较好,恶性则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多发生于术后1~2年,预后较差。本例二维超声图像表现为宫体肌层的团块状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无明显囊性变,CDFI见条状血流信号,MRI示团块内少量囊性变,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本病需与子宫肌瘤变性、子宫腺肌瘤及子宫肉瘤等鉴别诊断。由于本病临床罕见,尚需进一步收集病例,总结其超声表现,以为临床提供更确切的诊断依据。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