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胸段髓内神经鞘瘤病例分析

2022.1.12

1.病历摘要

 

女,50岁;因“尿便失禁1年,加重伴双下肢不能行走1个月”于2018年1月入院。查体:脐以下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肌力I级,肌张力减低,双膝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阴性。术前胸段MRI提示:T7~11椎体水平脊髓内异常信号,考虑室管膜瘤可能大。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术中发现肿瘤完全位于髓内,选择后正中沟,纵形切开脊髓,见瘤体呈鱼肉状,质韧,界限清楚,沿肿瘤边界仔细分离至上下端暴露瘤周囊性病变,整块切除肿瘤及囊性病变组织,术中肿瘤全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髓内神经鞘瘤。

 

免疫组化提示:S-100阳性,Ki-67约1%。术后病人感觉减退及双下肢肌力下降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二便失禁症状无改善。术后随访1年,病人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Ⅲ级,但尿便失禁病程已久,恢复不理想。由于经济原因,病人术后未行MRI或CT复查,导致术后影像资料缺失。

 1602461573551304.png

2.讨论

 

神经鞘瘤起源于Schwann细胞,但通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纤维中并不含髓鞘或Schwann细胞;因此,髓内神经鞘瘤极为罕见,而且多见于颈段,其次为胸段和腰段。本例发生于胸段,为罕见病例。髓内神经鞘瘤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细胞可能源于髓内血管周围或脊神经后根异位分布的Schwann细胞,因创伤或炎症导致转化或增殖的Schwann细胞,也可能与迷走神经纤维异位、软脑膜细胞转化或间充质细胞分化有关。

 

本病不同于脊髓错构瘤,后者细胞来源为人体多能干细胞,是人体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异常分化或过度增殖发生的肿瘤。髓内神经鞘瘤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常误诊为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或星形细胞瘤等其他肿瘤。本病主要临床症状与肿瘤大小、位置有关,表现为受损脊髓平面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WU等指出中年病人以持续性躯体疼痛或根痛为本病特征性表现。

 

髓内神经鞘瘤MRI表现缺乏特异性,结合本例并复习文献,总结如下:①病变T1呈等或稍低信号,T2呈等或稍高信号,常伴瘤周水肿或囊变。②病变呈均匀一致强化。③肿瘤边界清晰。本病应与髓内其他常见肿瘤相鉴别:①室管膜瘤:多位于脊髓中央,好发下腰段,多呈等或长T1、长T2信号,瘤体多强化,边界清楚,常伴脊髓空洞;而髓内神经鞘瘤常偏一侧生长,极少伴脊髓空洞。②血管母细胞瘤:好发于胸段脊髓背侧,T2WI多见血管流空征;而本病无血管流空征表现。③星形细胞瘤: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强化不均,脊髓呈弥漫性梭形增粗;而本病边界清楚,强化均匀。髓内神经鞘瘤首选手术全切除,预后多较好。

 

孙兵等指出该肿瘤有两种生长方式:一种是肿瘤自髓内偏向一侧生长至软脊膜下;另一种为肿瘤完全位于髓内生长。前者可以沿肿瘤边缘钝性分离软脊膜后切除肿瘤;后者根据病变所在位置,选取距肿瘤最薄处的后正中沟或后外侧沟,纵行切开脊髓后,再行肿瘤切除。术中应避免加重损伤脊髓及脊髓前动脉,在确保神经功能情况下争取全切除肿瘤。手术时机最好选择在神经系统症状有进行性加重趋势时为宜,当病情持续进展至晚期则疗效欠佳。术中冷冻病理切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马永刚等指出放射治疗可以减少肿瘤血供,降低手术风险。此外,如继发脊髓空洞,一般在实质性肿瘤切除后空洞自行消失,无需额外干预。术后神经营养药物、激素、甘露醇以及扩张血管药物有助于脊髓功能障碍的恢复。综上,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缺乏显著特异性,应加强对该病的警惕和认识,以提高对髓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