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终丝副神经节瘤病例分析

2022.1.06

患者女性,45岁。双下肢乏力伴疼痛,间歇性跛行1年余,加重2月。专科检查:腰部活动受限,双侧股四头肌、胫前肌、踇趾背伸、第5趾跖屈肌肌力Ⅲ级,膝反射、踝反射减退,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MRI检查:T12~L3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长条状肿块影,边界较清晰,T1WI呈等信号,邻近椎体后缘见扇贝样压迹(图1),T2WI呈稍高信号,病变上部可见粗大血管流空信号(图2),病变下缘可见弧形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的低信号,即“帽征”(图3)。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楚,病变上缘可见迂曲强化的血管影(图4,5)。

1-3.png

4 5.png

图1矢状面T1WI,T12~L3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一长条状肿块影,边界较清晰,T1WI呈等信号,邻近椎体见扇贝样压迹(箭);图2矢状面T2WI示病灶呈稍高信号,病变上部可见粗大血管流空信号(箭);图3矢状面T2WI示病变上部见粗大血管流空信号(箭头),病变下缘可见弧形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的低信号,即“帽征”(箭);图4T1WI增强矢状面示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病变上缘可见迂曲强化的血管影(箭);图5冠状面T1WI增强扫描,病灶边界清楚,呈明显均匀强化


手术及病理:全麻下行椎管内病灶切除术,椎管内可见一长椭圆形肿块,色灰红,质硬偏脆,血管异常丰富,周围包饶神经根,分界不清。病理光镜下显示:肿瘤组织,瘤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圆、卵圆,染色质细,胞浆中量、粉染,呈器官样排列,核分裂罕见,间质血窦丰富,灶性出血,局部可见残留的神经节成分(图6)。免疫组化:Syn(+++),CgA(+),S100(支持细胞+),Ki67(1%+),NeuN(-),CD34(-),CD56(+++),CD34(-),CD31(-),GFAP(-),NF(-),CK(少量散在+),EMA(-),Olig2(-)SDHB(+)。病理诊断:(终丝)副神经节瘤。

6.png

图6瘤细胞大小较一致,核圆、卵圆,染色质细,胞浆中量、粉染,可见残留的神经节成分(HE,×40)


讨论


副神经节瘤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主要见于肾上腺髓质,少数在肾上腺外,脊柱及椎管内罕见。椎管内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WHOI级),绝大部分生长缓慢,属于良性病变,少数文献有报道恶性椎管内副神经节瘤。椎管内副神经节瘤常由于压迫周围组织和神经,导致大多患者最先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但这些首发症状不具有特征性。


唐建巍等综述分析了35例已报道的马尾副神经节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伴下肢疼痛21例(60.0%)、仅腰痛7例(20.0%)以及腰痛伴下肢感觉减退4例(11.4%),该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8.7±14.6)岁,发病部位均在T12~S4椎体。椎管内副神经节瘤手术切除为主,大部分患者术后预后良好。


MRI是诊断椎管内副神经节瘤最好的影像学方法,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软组织信号影,T1WI呈低到中等信号,T2WI呈中到高信号。该肿瘤为富血管性肿瘤,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或因肿瘤太大而呈不均匀强化。椎管内副神经节瘤周边在T1WI、T2WI常可见圆点状和扭曲状的无信号血管影像,此为快速流动的血液而产生的流空效应,肿瘤越大越明显,这是副神经节瘤较为特征性的改变。另外肿瘤常容易出血,肿瘤边缘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即“帽征”,此为椎管内副神经节瘤影像表现之一。


本例MRI表现出典型的血管流空信号和“帽征”,是诊断副神经节瘤的主要依据,此外病变向前压迫邻近椎体使其产生扇贝样改变,提示病变生长缓慢,对诊断也起到参考作用。椎管内副神经节瘤常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室管膜瘤:是最常见的髓内肿瘤,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好发于脊髓圆锥、终丝区域,边界清楚,T1WI肿瘤呈均匀性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生长缓慢,常压迫邻近椎体产生扇贝样压迹,其一侧或两侧可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的低信号,即“帽征”。但是其易囊变而导致信号混杂,强化程度不如副神经节瘤,周围没有流空血管影;


2)神经鞘瘤、脊膜瘤鉴别。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在MRI的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囊变常见。脊膜瘤极少发生在腰骶段,肿瘤基底较宽,与硬脊膜黏连较紧,增强可见“硬膜尾征”。综上所述,椎管内副神经节瘤是一类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生长缓慢,压迫邻近椎体可产生扇贝样改变;肿瘤内易出血,边缘可见T2WI低信号,即“帽征”;肿瘤血供丰富,周边出现粗大血管影,是较特异性的影像表现,对其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