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组织细胞坏死型淋巴结炎病例分析

2022.4.05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不清楚的非肿瘤反应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为基本特征,但临床上常易被忽视,造成患者许多不必要的检查和痛苦,延误诊断和治疗,下面将1例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患者,男,21岁,因“发热伴右颈部淋巴结肿大12 d”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6℃,脉搏76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3 kPa),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皮疹,右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活动可,有触痛。咽部充血,扁桃体I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不大,心率7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


辅助检查:白细胞2.81X109/L,中性粒细胞36.00%,淋巴细胞47.80%,红细胞4.51X1012/L,血红蛋白133 g/L,血小板161x109/L;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粒细胞形态正常,红细胞大小均血小板散在易见;血沉:23 mm/h;肝功能:总胆红素9.6 μmol/L,谷丙转氨酶11 U/L;肾功能:尿素氮5.4 mmol/L,肌酐111 μmol/L,尿酸275 μmol/L;葡萄糖:4.9 mmol/L;电解质:钾4.9 mmol/L,钠140.3 mmol/L,氮102.2 mmol/L,钙2.54 mmol/L;9~16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大小便常规:正常;风湿三项:CRP 1113.20 mg/L;RF 8.63 IU/ml;ASO 268.3 IU/Ml;torch全套:均为阴性;呼吸道病毒四项:EB病毒IgM抗体弱阳性,副流感病毒抗体IgM弱阳性;颈部淋巴结彩超:双侧颈部多发低回声(考虑为肿大淋巴结)。

 

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正常;腋窝淋巴结彩超:双侧腋窝及右侧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彩超: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腹部CT示:①脾脏增大;②腹膜后可疑淋巴结稍增大;③肝脏、胆囊、胰腺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痰培养:正常口腔菌群;输血前四项:HBsAg(-),HCVAb(-),HIV(-),梅毒抗体(-);骨髓涂片:正常骨髓象;骨髓培养:无细菌生长。

 

头、副鼻窦、胸部CT示:①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②双侧筛窦轻度炎症;③左侧下鼻甲肥大;④右肺上叶后段、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少许炎症;⑤双侧腋下淋巴结增大;⑥脾脏增大;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T区增生性病变,考虑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骨髓涂片示:①此次髓像组织细胞占1.5%,可见嗜血细胞;②外周血有核细胞少;TCR、Ig基因重排检测报告:均为检测到以上基因发生单克隆重排,骨髓活检示:此次所见多为骨组织,造血细胞极少,免疫组化:增生区CD3(+),CD20(-),CD21(残留FDC+),CD4(+),CD8(+),MPO(+),CD123(+),CD68(+),CD163(+),CD30(少量),ALK(-),Ki(高增值),原位杂交EBV染色结果:EBER(-)。

 

诊断: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

 

讨论


坏死性淋巴结炎又名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是一种非肿瘤性、非化脓性的淋巴结肿大性炎性疾病,属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临床抗生素治疗无效。1972年由Kikuchi M首次在曰本发现,多见于年轻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20~30岁,是一种罕见病,临床呈亚急性经过,持续性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减少为特点。

 

本病例患者发热时间长,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予抗炎、抗病毒治疗无效,发热不退,白细胞不升高,淋巴结肿大加重,考虑为非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通过淋巴结活检诊断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红细胞沉降率快、血生化、骨髓穿刺活检、基因重排检测及免疫组化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最后确诊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予激素治疗,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治疗有效。

 

因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无特异性症状,在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淋巴结活检是确诊本病最重要的方法。应与以下疾病鉴别:①非霍奇金淋巴瘤;②猫抓病性淋巴结炎;③淋巴结结核;④系统性红斑狼疮性淋巴结炎等。结合病史、淋巴结活检及免疫学检查,可作出诊断。本病多为自限性,预后良好,但偶有病变范围广泛累及器官组织迅速致死的报道48。轻症患者可予一般对症支持治疗或临床观察,症状明显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