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合并RamsayHunt综合征病例报告-2

2022.1.13

3.讨论

 

3.1病因及发病机制

 

Ramsay Hunt综合征(RHS)由RamsayHunt于1907年首先报道,又称为耳带状疱疹。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耳部剧痛,耳部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听力和平衡障碍。究其原因为VZV感染所致。VZV病毒为双链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α亚型,有嗜神经和皮肤特征。

 

VZV进入细胞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病毒表面的多种糖蛋白突起,包括gB、gE、gH等,在VZV的吸附和穿入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VZV病毒在儿童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感染症状消失后,VZV通过对抗原提呈的干扰、诱导控制干扰素的表达、感染树突细胞后下调免疫分子的表达、干扰核因子κB途径及感染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而逃避免疫防御功能,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内。

 

待机体处于免疫抑制,尤其是CD4+/CD8+T细胞比例失衡时,潜伏感染的VZV再次活化,引起以皮肤水疱、神经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损害。

 

除感觉神经受累外,尚有运动神经受累。面神经主干受累时,面神经水肿变性,导致面神经及血管受压,局部缺血、缺氧而出现面瘫。听神经与面神经为同一神经鞘膜所覆盖,常诱发听觉、平衡觉障碍。

 

3.2临床特征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合并RHS临床少见,文献多以个案报道的形式呈现。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①外耳道疱疹。此为病毒侵入膝状神经节所致,表现为外耳道疱疹或鼓膜疱疹。

 

②耳痛。由于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仅表现为耳部疼痛,不出现疱疹,表现为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电击样疼痛,并沿神经分布区放射。此特点可作为早期诊断时与外耳道炎或鼓膜炎鉴别的依据。疼痛的程度与疱疹的严重程度无关,通常儿童带状疱疹疼痛很轻或没有疼痛,中老年患者疼痛较为剧烈,而且约30%~50%的患者在病损消除后遗留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考虑高龄患者易产生高滴度的抗VZV抗体,该抗体与疼痛程度和疼痛持续时间直接有关。

 

③面瘫征。由于VZV感染引起面神经水肿-缺氧恶性循环,因此Ramsay-Hunt综合征引起的面瘫较贝尔面瘫预后更差。其具体表现为周围性完全或不完全性面瘫,典型症状有:额纹消失;上、下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用力闭眼时,眼球转向外上方;患侧口角下垂,健侧口角向上歪斜;不能紧密闭口,饮水漏水;鼓腮、吹气等功能障碍等,侵犯鼓索神经者可出现舌前2/3味觉丧失。患者未出现耳部疱疹时易误诊为贝尔面瘫,应注意有无耳部疼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由于病毒侵犯听神经,会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及平衡功能障碍等。RHS根据疾病的病理过程分为4型:Ⅰ型仅有一侧带状疱疹;Ⅱ型为Ⅰ型+同侧面神经瘫痪;Ⅲ型为Ⅱ型+听力障碍;Ⅳ型为Ⅲ型+同侧平衡觉障碍。

 

3.3诊断与鉴别诊断

 

RHS的诊断依据为疱疹、耳痛以及不同程度的面瘫,其中疱疹是最主要的诊断依据。典型的RHS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临床诊断并不难,但是往往临床症状及病情进展差异较大,早期确诊较为困难。尤其首发部位不典型,如咽喉部等的带状疱疹不易被发现而易被误诊,甚至患者并无疱疹表现的疱疹顿挫型面瘫,容易与贝尔面瘫相混淆。针对首发症状为面瘫而无疱疹者,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若出现单侧头部局部疼痛,即使未出现皮肤疱疹改变,也可初步考虑VZV感染所致。刘中林等认为,MRI能够反映神经的病变节段,对于单侧患者而言,平扫时可见面神经某一节段增粗(与对侧比较)。然而本例患者的MRI尚未发现面神经形态异常,考虑可能与面神经炎的程度不同有关。

 

3.4误诊原因分析

 

总结常见误诊原因,包括:①首发症状不常见。当病毒先侵袭上呼吸道黏膜时,使一些病例在最初发病时出现咽喉疼痛、咽喉疱疹、声带麻痹等上呼吸道症状,耳部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疾病。②疱疹先于面瘫出现,首诊易被诊断为单纯带状疱疹。首发症状面瘫明显而无疱疹时,易被误认为贝尔面瘫。③耳带状疱疹名称带来的概念误导。有些病例的症状不在面神经分布区域,而是在面神经以外的其他颅神经分布内,即疱疹异位。④首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遇到不典型病例时忽视了疱疹前的耳皮肤神经痛、皮肤感觉迟钝等表现。由于病程呈多样化,且病毒侵犯神经在位置和时间上无先后,症状出现的次序无规律,给临床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

 

本病例三叉神经带状疱疹为首发症状,邻近的右耳疱疹、外耳道溢脓被忽视,且患者无任何面瘫症状,入院诊断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随着病情进展,VZV感染膝状神经节,患者出现面瘫症状及听力下降,修正诊断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合并Ramsay Hunt综合征Ⅲ型。

 

3.5治疗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合并RHS以早期、积极应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止痛、营养神经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综合治疗为主;局部以抗感染、促进炎症消退为主,可辅以物理疗法等。对面瘫恢复较慢的患者,早期面部辅以针灸、理疗、肌肉按摩、微波照射及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功能恢复,防止面部肌肉萎缩。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尚有争议,但多数学者认为,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效果好。

 

早期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能够降低炎症反应,阻止病毒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减轻神经水肿,减少组织损伤,并降低带状疱疹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注意疾病扩散或原发病加重的可能性,必要时可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及抗菌药物,预防继发感染。对于病程超过14d,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完全性面瘫患者,可行神经电图检查。神经变性数量大于90%的患者,可行面神经减压术。

 

3.6预后

 

RHS的预后与诊断和治疗时间有关,早期确诊,及时规范治疗则恢复快,一旦面神经变性或纤维化,则治疗效果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①面瘫的恢复程度与变性的面神经纤维数量有关;②先出现疱疹较先出现面瘫症状者预后好;③患者年龄,中老年患者的疱疹后遗性神经痛明显高于儿童。相对于贝尔面瘫,VZV引起的面瘫患者预后较差,尤其伴有多组颅神经病变者,面神经功能恢复差。原因可能是贝尔面瘫由微循环障碍引起,而RNS是由于潜伏在膝状神经节的VZV感染且VZV具有嗜神经性所致。

 

本例患者在面部疱疹愈合后,右面部疼痛剧烈,口服药物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考虑为VZV感染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且与其相关的微观分子生物学研究也甚少。目前对于PHN仍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但致PHN的危险因素明确,故对于高危人群,提前进行预防可收到良好效果。

 

早期除应用抗病毒和提高免疫活性细胞功能的药物外,在无禁忌的情况下,还可适量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通过抑制VZV抗体产生和减弱该抗体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疼痛和缩短疼痛时间,预防PHN的发生。

 

综上所述,RHS的早期诊断,系统、规范的治疗,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关键;同时也要重视不典型RHS的相关临床表现,提高早期诊断率。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