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上颌窦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病例报告(一)

2022.3.03

 

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ES)是一类罕见的软组织肉瘤,Enzinger首次报道了该肿瘤并将其描述为一种具有独特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ES常发生在青少年四肢远端的皮下组织或真皮内,在组织学上,ES是一种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具体组织来源不明,具有显著类上皮细胞的形态学表现。镜下观察,ES常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混杂排列成结节状,中央为组织坏死区。因此,ES可能经常被误诊为良性坏死性肉芽肿或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ES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生在青少年四肢远端(主要发生在手部和腕部)的实性肿物,通常位于皮下组织,生长缓慢,有轻度细胞异型性,同时可伴有浅表组织溃疡、出血或坏死。其中有一型ES具有较高的侵袭性,许多学者将其称之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与传统型ES不同,近端型ES表现为更高程度的细胞异型性,甚至出现横纹肌样的镜下细胞形态学改变。ES的局部复发和转移率较高,瘤体在切除后经常复发,并沿腱鞘侵袭、生长,通过血液途径转移。与其他类型的肉瘤不同,ES更类似于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并通过淋巴系统转移,文献记载约有30%的病例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由于ES的复发和转移率高,病死率高,故预后不佳。

 

目前虽然转移性ES有零星报道,但原发于头颈部的ES却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上颌窦内ES,并对其影像学、病理学表现和临床特征进行讨论。

 

1.病例报告

 

女,16岁,因“左颊部进行性肿胀2周”来院就诊。自述2周前左颊部触及一肿物,进行性肿胀、麻木伴疼痛,触摸该区域时疼痛加重。自述无明显口、鼻腔内渗出物,无外伤史,服用抗生素和止痛药后无明显效果,其他重要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专科检查:左侧面中部硬性肿物,位于上颌骨体,大小约3.0 cm×2.5 cm。表面皮肤外观正常,伸展性良好,未受累及。眼球运动无受限,视敏度及开口度均正常,睑裂宽度同健侧(图1)。口内检查:左侧颊部口腔前庭沟可触及一肿物,无波动,境界从第一前磨牙到第二磨牙,与第二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区相对应的腭侧牙龈轻度肿胀,第二磨牙松动度Ⅱ度。

 

1646300291321030.png

图1 术前体格检查及切取的病变组织。A、B.患者上颌区的正位像和左侧位像;C.口内腭部照片;D.切除的上颌肿物正位观;E.标本腭侧观;F.标本眶下观

 

根据患者年龄、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上颌窦内的恶性肿瘤,可能为骨肉瘤或鳞癌。随后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曲面体层扫描、上颌骨增强CT和活检辅助诊断等(图2)。

 

1646300291860830.png

图2 上颌窦内近端型ES的影像学表现。A.曲面体层片示上颌部位边界不清的肿物;B、C.轴位和冠状位CT示上颌窦内病损;D.颈部CT示无淋巴结转移征象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组织标本,初步病理诊断为“软组织肉瘤或低分化鳞癌”。最终通过特殊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图3)。IHC结果显示AE1/AE3和CD34强阳性,INI1及CD31阴性。双颈超声及颌面CT并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征象,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后,对患者进行左侧上颌骨次全切除术。

 

1646300292287870.png

图3 上颌窦ES 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IHC)表现。A.低倍镜下,含有嗜伊红胞质的椭圆形、多边形或上皮样细胞呈片状分布(H-E,×100);B.高倍镜下,明显的细胞核增大及细胞异型性,每10个高倍镜视野可见超过20个有丝分裂象(H-E,×400),部分细胞呈横纹肌样,同时可观察到印戒细胞(箭头)和多形性细胞(三角);C.INI1染色;D.Ki67染色;E.CD34染色;F.S-100染色;G.AE1/AE3染色;H.CD31染色;I.肌纤维蛋白;J.P63染色;K.CD99染色;L.CK5/6染色(C-L.IHC,×400)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