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例分析

2022.3.03

1.病历摘要

 

男,67岁,因“左侧头痛3个月余,左耳鸣伴听力下降2个月余,左眼视力下降2周”入本院肿瘤科。病人2016年5月出现左侧头痛,在当地按照“鼻炎”治疗,1个月后出现左侧耳鸣,伴左侧听力下降,在外院行经鼻内镜手术,内镜见:鼻咽左侧壁黏膜稍增厚,病理提示:鼻咽黏膜慢性炎症,术后予止痛治疗。2016年8月中旬出现左侧上睑下垂伴左眼视力、听力渐进性下降,外院MRI:左侧上颌窦、筛窦及乳突炎症,鼻咽顶部片状异常信号增高影,病灶侵犯斜坡、颅底周围肌群,考虑鼻咽癌可能。

 

病人自发病以来体质量减轻7.5kg。查体:左侧上睑下垂,左眼视力丧失,左侧眼球固定,左眼瞳孔直径约5mm,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迟钝;右眼视力正常,右眼瞳孔直径约3mm,直接对光反射正常,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本院再行“鼻咽黏膜活检”,病理示:黏膜显慢性炎。

 

术前检验:腰椎穿刺压力75mmH2O,性质:细胞学呈淋巴-单核细胞反应型。抗核抗体(-),血沉:52mm/h(正常参考值0~28mm/h),C-反应蛋白:26.6mg/L(正常参考值0~6mg/L)。头颅MRI示鼻咽顶后部等T1、长T2信号,向前、向上侵犯左侧海绵窦区、左侧视神经管,增强后见明显斑片状强化。手术行左侧翼点入路病变活检术。术后复查病变部分切除。

 

病理结果:左蝶骨嵴占位,镜下见骨小梁间纤维组织增生活跃;病变硬脑膜组织显急性及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改变。诊断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

 

术后给予激素、人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治疗,左侧头痛症状明显改善,左侧听力恢复正常。治疗4周后病变体积变小。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后意识状态转为嗜睡状,复查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性大。

 

图1 GPA合并颅内动脉瘤。1A鼻咽左侧壁黏膜稍增厚1B鼻咽黏膜慢性炎,伴淋巴细胞增生及淋巴滤泡形成(苏木精-伊红染色×100)1C鼻黏膜病理:黏膜呈慢性炎症,固有层淋巴细胞增生伴淋巴滤泡形成,其间散在少量异形细胞,CK(-),CD68(+)(苏木精-伊红染色×100)1D、1E头颅MRI示:鼻咽顶后部等T1长T2信号,向前、向上侵犯左侧海绵窦区、左侧视神经管,增强后见明显斑片状强化1F、1G术后MRI复查:病变部分切除1H病理左蝶骨嵴占位,镜下见骨小梁间纤维组织增生活跃;病变硬脑膜组织显急性及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40)1I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2.讨论

 

2011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美国肾脏病学会及欧洲风湿病学会联合将“韦格纳肉芽肿”以人名命名的疾病名称更新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GPA发病机制与中性粒细胞表面致敏细胞因子(如PR3等)糖蛋白表达有关,PR3-ANCA与此抗原联合,激活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超氧化物、细胞溶解酶、促炎因子,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肉芽肿、局灶性坏死及血管炎是典型的病理三联征,早期阶段为微脓肿形成,主要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坏死为突出表现,之后继发多核巨细胞浸润,形成非典型肉芽肿性炎性反应,并进一步导致自身免疫介导的血管炎。

 

GPA多为小血管炎,同时并发动脉瘤病例罕见。当血管炎性细胞浸润引起动脉壁变性,进而发展为血管内、外弹力层破坏和纤维素样坏死,导致血管壁张力减弱,使动脉管壁扩张,最终形成动脉瘤。

 

GPA可有多系统或器官受累,并可出现相应多种临床症状,因此,本病极易误诊。本研究病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在外院治疗3个月余,在鼻窦手术后被误诊为鼻窦炎,入本院后先初步诊断鼻窦癌,相继在4个科室住院,最终才确诊GPA并得到全面有效治疗,但最终因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死亡,说明GPA累及神经系统的病情复杂性及其合并颅内血管病变的低发病率,也表明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仍不足。对侵犯神经系统的GPA,认识及早期诊断是诊治基础。

 

GPA侵犯神经系统机制为原发肉芽肿性血管炎,或耳、鼻、咽腔等颅外炎症浸润侵犯脑及脑神经。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病人临床表现为严重头痛、癫疒间发作、意识障碍、视力丧失、听力障碍、脑卒中和垂体性尿崩症等,也可出现以多组脑神经损害;肉芽肿侵犯鞍区、斜坡等颅底结构,可引起眶尖综合征和海绵窦综合征等。肥厚性硬脑膜炎是GPA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常见影像学表现,硬脑膜受累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GPA中占50%。YOKOSEKI等报道81%GPA病例有肥厚性硬脑膜炎表现,DELUNA等报道46%GPA病例存在肥厚性硬脑膜炎。

 

头颅MRI可见硬脑膜(包括大脑镰、小脑幕)增厚且明显强化,病理活检见肉芽肿性炎症伴组织坏死。GPA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还有脑梗死、广泛白质病变、脑垂体病变及自发性颅内出血等表现。GPA早期诊断主要依据典型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及小血管炎的组织病理学依据,辅助血清ANCA检验,以及排除感染、肿瘤等疾病。

 

综上所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GPA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早期诊断GPA后需尽快完善头颅DSA,检查是否存在颅内动脉瘤,并予相应内外科联合治疗。神经系统受损是活动期GPA的罕见首发症状,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阻止疾病进展和减少永久性神经损害的关键。若临床表现、ANCA结果、MRI异常和颅外组织病理学证据不能肯定或排除GPA,需行硬脑膜活检明确诊断。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