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腮腺巨细胞瘤病例分析

2022.2.17

 

腮腺区的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的病变,根据解剖位置,GCT在腮腺区可分为腮腺内和腮腺外病变。根据起源,GCT又可以分为涎腺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alivary gland,GCT-SG)、骨巨细胞瘤(GCT-bone)和软组织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ofttissue,GCT-ST)。GCT-SG通常被认为是腮腺内病变,而GCT-bone和GCT-ST被视为腮腺外病变。

 

在被观察到的低恶变风险人群中,几乎都是GCT-SG。在腮腺中发现这种肿瘤是非常罕见的,其鉴别诊断也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尤其是当相邻关节受累不明显。虽然这个实体的组织学特征在既往的文献中已有充分的报道,但只有少数报道描述累及腮腺的细胞学检查。文献报道仅18例,且主要以骨巨细胞瘤为主。本文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6年收治的1例腮腺区巨细胞瘤患者的诊疗、预后情况等进行报告,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患者男性,48岁,因“右耳前包块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偶然发现右侧耳前有一处约鹌鹑蛋大小肿物,进食时无胀痛感,不伴触痛,期间未经任何治疗,1年来患者自觉包块无明显变化。因恐影响自身生活,于2016年4月8日在外院就诊,上下颌骨CT检查提示:上下颌骨未见确切异常,右侧下颌骨旁软组织密度影,并建议患者来我院做进一步治疗。

 

2016年4月14日,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腮腺区MRI提示:右腮腺上方(下颌头旁)占位,性质待定(图1);即以“右腮腺肿物”为诊断收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及饮食可,无体质量下降,大小便无异常,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检查(-),肝脾肋下未触及。

 

1645062187991244.png

图1  MRI成像[右腮腺上方(下颌头旁)肿物,边界清楚,约22mm×16mm×19mm,中心呈长T1、T2信号,边缘环绕低信号环,抑制序列中心高信号、边缘仍呈低信号,周围软组织无肿胀,未见确切肿大淋巴结,左侧腮腺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

 

专科情况:面部不对称,右侧耳前可见一处约4.0 cm×4.0 cm大小肿物,牙痛(-),质地坚韧,活动度不佳,界限不清,周围皮肤隆起皮温及颜色无异常,开口度及开口型未见异常。双侧颌下、颊下、耳前、耳后、颈前及颈后等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入院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艾滋梅毒检测、胸片,心电图等均无明显异常;双侧腮腺部彩超示右侧耳前方腮腺上缘肿物(图2);下颌骨CT平扫示右侧腮腺区结节,性质待定;左侧下颌骨体部致密骨岛可能大(图3)。经科室会诊讨论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2016年4月21日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手术切除,术中快速送冰冻病理切片。病理确诊为右腮腺巨细胞瘤(图4)。随访至今,无面瘫,未见复发、恶化迹象。

 

1645062188187905.png

图2  双侧腮腺彩超影像(a.右侧腮腺大小约6.2 cm×2.7 cm,回声较均匀。右侧耳前方腮腺上缘可见2.2 cm×1.8 cm肿物,边界较清晰,内呈低回声伴少许强回声点,CDPI可检出较丰富血流信号,肿物距皮约0.3 cm;b.左侧腮腺大小约6.5 cm×2.3 cm,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血流显示未见明显异常;c.双侧颈部可见数个淋巴结,左侧较大者约2.0 cm×0.7 cm,右侧较大者约3.2 cm×0.8 cm,颈部正中可见0.9 cm×0.4 cm,边界清,内呈低回声)

 

1645062188842669.png

图3  多层螺旋CT扫描影像(左侧下颌骨体部见0.5 cm致密结节影,余部下颌骨形态及密度正常,未见确切骨折及骨破坏改变,关节间隙正常;右侧腮腺区见2.2 cm×1.3 cm环形结节影,CT值约为76HU,双侧颈部见散在小淋巴结)

 

1645062188239918.png

图4  病理学结果(a.肉眼检查表明腮腺肿物组织2.0 cm×1.5 cm×1.5 cm,切面部分黄白质量略脆,部分暗红;b.镜下显示腮腺组织中见瘤组织,由呈片状排列的圆形,椭圆形瘤细胞、多核巨细胞构成,见软骨样成分,局灶见含铁血黄素沉积)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