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病例报告-2

2022.1.05

2.讨论

 

PACNS是一种主要局限性累及脑实质、脊髓中小血管和软脑膜微血管管壁、病因不明的罕见重度免疫炎症性病变。1922年,Harbitz最早报道“一种不明原因的血管炎”。1959年,Cravioto和Feigin将其称为孤立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并作为独立疾病首次提出。然而,PACNS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免疫机制,至今尚未明确。

 

PACNS的发病率仅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1%,总体发病率估计为2.4/10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60岁多发,儿童偶见,无性别差异。PACNS主要累及大脑,其次是脑桥、延髓、小脑和脊髓,临床特点与颅内或脊髓的责任病灶相关。急性或隐匿起病,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其中头痛、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持续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或卒中最突出,有些病人可出现癫痫、脑出血、晕厥、共济失调等,病变累及脊髓时可表现为单纯的脊髓症状。

 

PACNS典型MRI改变可见皮层、皮层下或深部白质长T1、长T2信号,以散在脑回状强化多见,有的呈部分皮层或皮层下占位改变伴水肿,易误诊为颅内肿瘤。磁共振波谱对此种类瘤样病灶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磁敏感加权成像可有微出血改变。头颅CT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异常低密度信号影。本文病例表现为右顶叶单个局限的圆形病灶,因生长部位和形态都与胶质瘤相似,术前考虑胶质瘤。

 

PACNS 的典型病理特征为原发的血管透壁性损害及血管破坏性炎性反应,组织学分型包括肉芽肿性血管炎、淋巴细胞性血管炎、坏死性血管炎和β淀粉蛋白相关性血管炎。本文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考虑PACNS,误诊为胶质瘤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考虑淋巴细胞性血管炎。PACNS进展迅速,总体预后差,1/4~1/3的病人复发,病死率在6%~15%,多死于脑梗死。

 

推荐治疗方案是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可根据病情危重程度适当应用激素冲击疗法。免疫抑制剂的维持治疗可防止复发。本文病例明确诊断后给予免疫调节(甲泼尼龙,1g/d,静脉滴注3 d,反应良好;3 d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片,60 mg/d,每10天减5 mg,到20 mg/d后每1个月减5 mg,到10 mg/d后每2个月减5 mg)及对症支持治疗,用药2周后出院。随访6个月,左侧肢体麻木逐渐恢复正常。

 

为尽可能避免复发及进展,对于高度怀疑PACNS的病人,可行MDT讨论,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可在病理结果出来前尽早进行激素干预,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情和改善病人预后。MDT诊疗模式已在肿瘤诊疗中广泛应用,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单学科诊疗模式。除恶性肿瘤外,MDT诊疗模式目前也应用于良性、难治性及感染性疾病等。本文病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不符,表明单一学科不能满足该疾病诊疗的需要。

 

MDT诊疗模式可涵盖疾病评估和各阶段治疗间的衔接。联合各专业组专家进行病例讨论,可弥补专科医生知识不足的局限性,最大程度避免误诊、误治,使诊疗更合理规范,从而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此外,MDT讨论也可促进不同学科间交流,扩大知识面,使各专业组对疾病有较全面认识,以保障治疗方案的实施。目前,对PACNS的研究报道较少,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术前MDT讨论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误诊、误治。另外,PACNS复发率高,也需MDT各专业组联合进行密切随访。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