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复合手术治疗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例分析

2022.1.08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一种较少见脑血管畸形,约占颅内血管畸形10%~15%;其特点为硬脑膜动脉与静脉窦或皮质静脉之间的血液直接沟通,少数DAVF为先天性病变,部分与颅脑手术、头部创伤或硬脑膜静脉窦血栓形成有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1例因颅内出血起病、伴静脉窦闭塞的复杂侧窦区DAVF,本研究探讨运用复合手术治疗DAVF的疗效。

 

1.病历摘要

 

男性,61岁;因“反复头痛2个月,加重1d”于2018年10月19日入院。病人2个月前反复出现头痛,以右侧为著,因剧烈全头痛就诊;病人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最高血压达180/80mmHg。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左侧肢体肌力3-级,余无特殊。入院行头颅MRI检查示:右侧颞枕叶出血灶及广泛血管性水肿,邻近脑组织大量蜿蜒小血管分布。DSA明确为右侧侧窦区DAVF,主要由右侧脑膜中动脉顶支、枕动脉脑膜支、咽升动脉分支与左侧脑膜后动脉供血,通过瘘口直接向右侧乙状窦引流,但由于乙状窦起始部与末端均闭塞,因此,血流经Labbe静脉向颅内静脉反向充盈。术前诊断为右侧侧窦区DAVF伴乙状窦部分闭塞。因主要供血动脉极度弯曲和引流静脉窦两端闭塞,经动脉或静脉入路栓塞均无法操作,遂行复合手术治疗侧窦区DAVF。

 

全麻后用5F造影管行右侧颈外动脉三维旋转造影,定位右侧乙状窦,根据定位划体表切口线,切开头皮后用颅后窝拉钩牵开皮肌瓣,暴露乳突后部,磨开骨质,暴露乙状窦;直视下穿刺右侧乙状窦中段未闭塞部分,置5F鞘管,将5F导引导管上至乙状窦末端近窦前静脉处,然后用Mirrage导丝配合Marathon微导管超选至窦前静脉近端,先释放2枚弹簧圈阻挡血流,缓慢注入Onyx胶栓塞瘘口、窦前静脉及部分乙状窦;术中即刻行右侧颈外动脉和左侧椎动脉造影,见瘘口与引流静脉完全消失。

 

术后1周病人神志清晰,左侧肌力3级,右侧肌力4+级,mRS2分,复查头颅CT示右侧乙状窦区高密度影,脑组织水肿较前减轻。病人恢复良好后顺利出院。

 1612744954527516.png

2.讨论

 

侧窦区DAVF是指引流静脉窦位于单侧或双侧横窦、乙状窦的一种动静脉短路结构,其血管构筑复杂,发病机制主要与引流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以及异常血管增生有关,HANAOKA等发现静脉窦闭塞可能是促成DAVF发病的独立因素。在进展型DAVF中,病理性硬脑膜小叶静脉逐步动脉化,促成引流静脉曲张或静脉瘤形成,最终破裂导致致命性颅内出血与脑疝等。DAVF临床表现主要与瘘管位置,是否有软膜动脉参与供血,以及逆行皮质静脉引流有关。

 

DOWNS报道1例因眼部症状误诊为左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视神经鞘旁DAVF,HOLEKAMP等发现以进展性丘脑痴呆为首发表现的Galen静脉区DAVF,NASR等报道3例误诊为慢性多发性炎性神经脱髓鞘病的硬脊膜外DAVF。本例复杂的侧窦区DAVF病人,早期误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外院头颅MRI未提示与DAVF有关的特征。乙状窦两端闭塞和长期高血压,导致窦周小毛细血管扩张,小硬膜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通道被打开,瘘口高流量造成Labbe等引流静脉逐渐动脉化、扩张或迂曲,最终破裂导致颅内出血。DAVF常用治疗方法包括直接显微手术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方式。

 

由于本例DAVF供血动脉极度弯曲,目标动脉超选困难,而乙状窦两端闭塞也使静脉途径栓塞受限,皮质静脉扩张提示极高再出血风险,因此,完全闭塞瘘口和消除皮质静脉逆流才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团队通过外科手术暴露乙状窦,建立静脉栓塞入口,再通过血管内途径进行治愈性栓塞,该病人术后神志恢复清晰,仅遗留左侧肢体偏瘫。

 

临床对部分复杂DAVF,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完全闭塞瘘管,且通常需与开颅手术相结合以根除威胁性皮质静脉引流,因瘘口不完全栓塞或手术断流术仅暂时降低风险因素,不能阻止DAVF进展并使后续治疗变得困难。复合手术治疗DAVF的优势:①明确瘘口定位,可直接穿刺静脉窦栓塞引流静脉并封闭瘘口,提高治疗彻底性。②提供栓塞途径,解决因血管内超选困难而无法准确栓塞细小供血动脉的弊端。③便于术中及时评估瘘口闭塞情况,避免因栓塞不全时侧支循环建立所致的病情反复。由于DAVF伴颅内静脉窦闭塞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其症状与静脉引流模式、瘘口数量、解剖部位及静脉窦闭塞程度等有关,临床医师需制定高度个性化的管理策略,处理复杂DAVF。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