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无明显诱因发热、咳嗽15d病例分析

2022.3.30

病例资料


患者女,38岁。无明显诱因发热、咳嗽15 d。患者为持续性低热,2~3 d出现一次寒战高热,咳白色黏痰,量少,伴夜间盗汗、乏力、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尿、便血,无胸闷胸痛。

 

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14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97/74 mmHg(1 mmHg=0.133 kPa)。面色苍白,全身无皮疹、无皮下结节。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哕音,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可触及。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3.15×109/L,淋巴细胞计数0.40×109/L;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0.13,中性粒细胞0.82;红细胞计数2.46×1012/L,Hb 66.8 g/L,血小板计数87.8×109/L。


粪便隐血试验(+),粪便转铁蛋白(+),红细胞镜检:满视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67.1 S,凝血酶原时间28.7 S,口二聚体7.15 mg/L,纤维蛋白原1.52 g/L。超敏C反应蛋白71.8 mg/L。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印迹实验确证抗-HIV阳性。

 

腹部B型超声:肝脾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胸部X线片显示:双下肺炎性反应。



真菌学检查:真菌肛葡聚糖194,ug/L,降钙素原3.91 p.g/L。血培养阳性,涂片镜检为酵母样细胞。沙保琼脂平板表现为2种菌落形态。37℃培养后菌落呈酵母相,奶白色偏黄,见图1A,5~7 d时菌落表面出现皱褶样变化,全程无色素产生,镜检为椭圆形、短腊肠样。25℃培养后菌落呈霉相,灰绿色,见图1B,3~4 d后菌落周围出现红色色素,镜检可见菌丝,部分呈帚枝状。


间接免疫荧光特异性识别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细胞为强阳性,菌丝相为阴性,见图1C,1D。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清为强阳性,25℃和37℃时形态相似,均为奶白色光滑菌落,无色素产生,经VITEK 2 COMPACT鉴定为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见透明荚膜。见图2。


 


临床诊断:艾滋病,肺部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预激综合征。

 

讨论

 

新型隐球菌和马尔尼菲青霉均为HIV感染人群中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真菌。在泰国,艾滋病患者感染这两种真菌的比例仅次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但两者合并感染鲜见报道。合并感染者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极其重要。

 

本例患者以肺部感染、腹泻腹痛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DIC,肝脾肿大等为主要表现,虽然真菌感染指标升高,但无法明确真菌种类,特别是合并感染时。

 

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为血培养结果,但耗时长,需数天时间,采用ELISA法则能够于当日确定是否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为l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由于该患者抗-HIV阳性,立即转入传染病医院进行治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