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前扣带回癫痫病例分析

2022.1.13

1.病历摘要

 

男,32岁;因“发作性意识不清伴肢体抽搐20年”于2018年10月收入广东省中医院癫痫中心。病人右利手,曾多种抗癫痫药足量联合应用仍有反复发作,且发作频率逐渐增多,明确诊断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发作症状学:睡眠中突然喉中发声,意识不清伴起身屈髋、双上肢抱头、双下肢蹬踏,可演变为全身非对称性强直阵挛,发作后期可出现无目的游走、张望,发作前无先兆,发作频率3~5次/月。术前用药为:拉莫三嗪(50mg,q12h),左乙拉西坦(0.25g,q12h)。既往史:12岁头部撞击外伤病史。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颅脑MRI示:前额部前扣带回局部皮质稍增厚,考虑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颅脑PET-CT:右侧额叶扣带回代谢局限性明显减低,考虑为致痫灶。视频脑电图示:间歇期右侧额区、双侧额极区、左侧颞区痫样放电,发作期左侧颞区低波幅快活动起始。综合无创性检查评估结果,对病人癫痫网络作出假设并在Leksell立体定向头架及德国Brainlab Curveiplain3.10手术计划系统辅助下行颅内立体定向电极植入,共计13根,覆盖右侧半球扣带回、额极、额底、额叶背侧面、颞叶及岛叶。

 

植入电极后返回病房行颅内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tactic 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监测,抓到4次局灶性发作,间歇期以右侧前扣带回及右侧海马头、杏仁核、颞极痫样放电为主;发作期癫痫放电扩布:右侧前扣带回膝前部可疑致痫灶处(88~166Hz)起始,早期快速向同侧杏仁核、颞极扩散及额叶背侧面扩散,随后广泛扩散至同侧海马头、额极、额叶背侧面、额底、岛叶腹侧等。

 

监测后行皮质电刺激,海马头触点在刺激频率50Hz、波宽0.3ms、刺激强度5mA、持续时间4s的双相方波刺激出短暂似曾相识感发作;余电极未刺激出阳性症状。结合术前检查及SEEG监测结果,诊断为右侧前扣带回癫痫。在SEEG引导下进一步行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并采用连续刺激模式,毁损参数为:功率3.2w、持续时间1min,每两个触点间毁损2次。

 

手术步骤:①射频热凝右侧前扣带回可疑病灶相关电极触点。②在射频热凝右侧杏仁核相关电极触点时,病人突发心率增快,愣神伴口咽咀嚼、吞咽动作,持续约1min,清醒后诉发作前有似曾相识感予停止毁损。返回病房继续SEEG监测:发现间歇期右侧前扣带回放电基本消失,以右侧海马头、杏仁核、颞极痫样放电为主;记录到1次癫痫临床发作,表现为身体缓慢转向左侧、愣神、右手自动症,持续时间约3min。同步SEEG示:右侧海马头高频放电起始,早期扩散至同侧杏仁核、颞极。③再次射频毁损右侧颞极、海马头、杏仁核,SEEG示各导联无明显间歇期放电后依次拔除电极。术后病人无功能缺损,规律口服抗癫痫药同术前,随访半年,未见既往形式发作,偶有似曾相识感发作,达EngelⅠ级。

 1593735229171269.png

图1 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前扣带回致痫灶。1A术前头部MRI、PET-CT右侧扣带回可疑FCD;1B术前头部MRI、PET-CT双侧颞叶正常海马形态;1C植入颅内电极;1DSEEG记录癫痫发作起始;1E射频热凝毁损扣带回可疑FCD相关靶点后,SEEG记录癫痫发作

 

2.讨论

 

SEEG基于其较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强调解剖-电-临床的整体性,已广泛应用于难治性癫痫的定位诊断。SEEG通过术前无创评估,对致痫区域进行假设性圈定,并制定颅内电极置入方案,假设位置越精确,定位准确度越高。颅内电极置入方案定位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射频热凝毁损效果,同时,热凝效果也可间接预测手术切除效果。

 

本例术前症状学符合额叶癫痫:屈髋、双下肢蹬踏、身体左右摇摆等;无创定位检查提示电-临床分离,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放电起始位置为大脑深部可能性大,后通过SEEG证实本例为前扣带回癫痫,且发作期癫痫放电在症状学出现之前迅速扩散至同侧颞叶内侧结构。结合解剖,扣带回与颞叶内侧结构同属边缘系统,之间通过Papez环路相互联系,痫样放电可迅速在其中传导。为更好控制发作,拟毁损范围包括需要癫痫放电起始区及症状学出现前的早期扩散区,即需覆盖前扣带回病灶及同侧颞叶内侧结构。

 

本例射频热凝毁损前扣带回可疑FCD相关靶点后,病人出现发作症状学及脑电改变,为典型颞叶内侧癫痫发作:似曾相识感先兆、心率增快、愣神、口咽自动症;同步SEEG证实其发作为右侧海马头起始。考虑癫痫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而海马硬化与癫痫发作的相互因果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本例头颅MRI可见双侧海马T2WI上信号稍高,但结构仍较清晰;PET-CT示双侧海马代谢偏低但无明显差异。

 

结合病史,病人起病年龄小、病程长、发作频繁,可导致海马结构受损,当原发性致痫灶(扣带回致痫灶)的异常放电阻断后可成为继发性致痫灶,并出现相应电-临床改变;为阻断痫样放电传导通路,需进一步对颞叶内侧结构行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因此,治疗难治性癫痫在关心其发作起始的同时,癫痫放电的早期扩散区也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SEEG对致痫灶不明确的局灶性发作有重要定位意义,合理电极埋藏方案直接关系到对致痫灶、早期扩散区及癫痫网络的认识,选择多次射频热凝治疗及治疗间隔期持续SEEG监测,对分析癫痫放电传导通路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