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关于口腔小涎腺叶状腺癌的简介

2023.3.01

  1983年Freedman和Lumerman首次以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lobular carcinoma)描述一组肿瘤,因其组织病理类似于乳腺叶状癌。同一年间隔的极短时期内,Batsakis等描述了似乎是属同一类疾病的组织病理表现,称之为终末导管腺癌(terminal duct carcinoma),意指此肿瘤发生自涎腺导管的终末导管部分。翌年,在上述文章发表后约6个月,Evans和Batsakis又以口腔小涎腺叶状腺癌(polymorphou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分析报道了14例,并明确指出是涎腺中具独特生物学行为的一组肿瘤。这一名称虽然很长,但反映了这一肿瘤的某些重要方面。首先表明肿瘤光镜下所见组织学表现的多样性。其次通过随访研究,其生物学行为属低度恶性。迄今所报道的病例都发生在口腔小涎腺。

  1991年Wenig和Gnepp复习文献报道的135例以及作者的75例共210例分析几乎无例外的均发生于口腔小涎腺,非口腔部位仅见鼻腔和鼻咽,所占比例在2%以下。口腔中以腭部最常见(58.5%),依次为颊(14%)、唇(13%)、磨牙后区(3.5%)等。可以认为口腔小涎腺叶状腺癌是小涎腺的恶性肿瘤。国内汪说之曾报道4例。

  口腔小涎腺叶状腺癌好发腭部、临床表现多为腭部局部突起,黏膜完整肿块,无触痛。无自觉症状。病者多无意中发现。病程长短不一,最短2周,最长可达30年,平均2.5年左右,治疗后较长时间复发,可以转移至区域淋巴结而无远处转移,死于肿瘤者极罕见。口腔小涎腺叶状腺癌治疗以手术为主,强调首次局部彻底根治切除,有足够安全缘,以避免肿瘤复发。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