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新生儿化脓性肩关节炎合并肱骨骨髓炎病例分析

2022.3.09

病例介绍


患儿,女,21d,因右肩肿胀伴活动受限10d入院。患儿10d前出现右肩肿胀,无发热,未予以特殊处理后肿胀逐渐加重并出现进行性右肩活动受限。于当地医院彩超提示:右侧肱骨周围可见黏稠液体,向上延伸至肩关节。X线片提示:右侧肱骨上段病变,感染可能。予以抗感染治疗2d症状无缓解,后转入我院。


入院查体:体温37.2℃,神志清楚,急性面容。右肩肿胀明显,延伸至上臂,局部触痛明显。局部稍发红,皮温无明显升高。右肩关节无主动活动,被动活动时哭闹明显。右手可主动活动,但频率较对侧明显减少。入院时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24.59×109/L,C-反应蛋白72.80mg/L,降钙素原11.87ng/mL,血小板计数762×109/L。静脉血生化检查提示:白蛋白33.4g/L,谷氨酰转肽酶178IU/L,肌酸激酶155IU/L。


血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X线片提示:右肱骨上段形态失常,多发低密度骨质破坏,伴肱骨皮质旁层状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肿胀(见图1),性质:骨髓炎?骨肿瘤?入院诊断:a)右侧化脓性肩关节炎;b)右侧肱骨骨髓炎;c)新生儿败血症。入院后予以吸氧,心电监护,头孢硫脒抗感染的同时,立即急诊全麻下行“右侧肩关节切开引流,右侧肱骨上段开窗引流,石膏外固定术”。


1646810953228084.png


术中可见:右侧上臂近端外侧皮肤红肿明显,局部有波动感,切开皮肤后可见三角肌深面直至骨膜,肱骨近端及肩关节腔内大量黄色脓液,肱骨头软骨破坏严重,肱骨近端骨皮质粗糙,部分破坏,髓腔内可见少量脓液。予以右侧肱骨近端肱骨骨皮质开窗减压,充分清除肩关节腔内和肱骨周围以及髓腔内脓液,反复冲洗后,予以油纱填塞切口,右上肢石膏外固定制动。手术后继续抗感染2周并每日更换油纱,予以盐水纱条填塞并随伤口内组织生长逐渐减少填塞量,直至伤口愈合。脓液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后2周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恢复正常。术后1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右肱骨上段形态失常,多发低密度骨质破坏,伴骨皮质旁层状骨膜反应。予以拆除石膏,开始被动活动肩关节。术后3个月右侧肱骨正侧位X线片提示:右侧肱骨骨质、软骨逐渐修复,肱骨形态逐渐恢复正常(见图2)。


讨论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好发于2岁以内婴儿。干骺端动脉分支折返随后汇入窦状静脉系统,此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有利于细菌的定殖。随着感染加重局部骨质缺血坏死形成脓肿,导致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并通过Volkmann管扩散到骨膜下,掀起骨膜形成骨膜下脓肿,并沿骨干上下蔓延或环绕骨干周围扩散。


新生儿化脓性关节炎发病率较低,同时合并骨髓炎则更罕见,而且极易延误诊断和治疗。这种情况在年长儿童也不少见。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局部和全身感染反应轻微,早期诊断困难。起病初期可不发热,仅仅表现为哭闹、烦躁、拒奶。在查体时应注意局部的肿胀和皮温升高,触诊时哭闹加剧,患肢活动明显减少,有特征性的“假性瘫痪”表现。部分患儿由肺部感染起病,直至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容易出现积极抗感染,反复复查胸片而忽略继发的血源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的情况。对于全身重度感染的患儿尤其应该警惕,不能忽视继发的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其主要表现就是肢体的主动活动减少,对于这种患儿应该每日仔细观察和查体。


值得注意的是,化脓性关节炎和干骺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可能互为因果,相互伴发,应高度警惕,避免漏诊。18个月以内的婴儿,长骨由于有穿通骺板的血管供应干骺端和骨骺区域,细菌在骨骺软骨定植感染后可通过这些血管进入干骺端,导致继发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严重时甚至导致骨骺分离和软骨破坏。而年长儿童由于以上血管已闭,很少累及关节。


Monsalve等的研究中68%的化脓性关节炎患儿合并干骺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而2岁以下的儿童较年长儿更易患化脓性关节炎(无论是否合并骨髓炎)而非骨髓炎。因此在手术中应尤其注意:一方面,化脓性关节炎关节部位红肿明显,局部炎症表现重,容易忽视临近干骺端的感染情况;另一方面,骨髓炎在疾病初期X线片表现不明显,需10~14d才有明显改变,在急诊化脓性关节炎手术术前容易忽略合并的骨髓炎。如果有条件,应在术前行MRI检查以排除并发的早期骨髓炎。有研究认为18个月以下的婴儿,术前MRI T1像中骨骺区域灌注降低高度提示有继发急性血源性关节炎的可能。此外,对于18个月以下的婴儿,在手术中若考虑合并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则应积极开窗减压,必要时安置引流管持续冲洗,以免术后出现感染继续加重进而发展为慢性骨髓炎,延误治疗。


辅助检查方面,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指标升高对本病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其中发病初期部分新生儿白细胞计数为正常,对急性感染早期敏感的是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早期X线片检查一般为阴性,局部的骨质破坏或骨膜反应一般在10d以后才能显示出来。MRI可较X线片更早的显示病灶,在MRI的T1加权像上骨髓炎表现为低信号,同时对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伴发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断及其重要。


Erica等人的一项研究中表明,103例确诊为干骺端骨髓炎的患儿(平均年龄7.1岁,男女比率1.3︰1)中,MRI检查发现关节积液的占53%,其中75%手术证实为伴发化脓性关节炎。同时,在术前MRI检查中发现骨骺水肿的患儿中,40%伴发化脓性关节炎;发现骨骺水肿和关节积液的患儿中,74%伴发化脓性关节炎;发现关节滑膜水肿的患儿中,75%伴发化脓性关节炎;发现骨骺区域灌注降低的患儿中,76%伴发化脓性关节炎;以上4项表现同时存在时,76%的患儿伴发化脓性关节炎。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均应行MRI检查。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畸形血源性骨髓炎和蜂窝组织炎、软组织脓肿以及儿童恶性肿瘤,但此检查受操作者水平影响较大。99m锝骨扫描在发病后24~48h即可发现病变,同时67镓骨扫描以及111铟标记的白细胞扫描也能帮助诊断。但大部分基层医院未开展急诊核素检查,因此应用范围有限。Montgomery等认为,对于4个月以下和12~20岁病程超过6d的化脓性关节炎患儿,应用以上的检查(CT、MRI和骨扫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部位,甚至还可能限制伴发的其他感染。


治疗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良好预后的关键因素。单纯的骨髓炎可单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若骨髓炎合并骨膜下积脓,甚至化脓性关节炎时,则需行切开引流术。这种情况下,任何内科治疗均不能替代外科手术,在未清除脓肿并充分引流的情况下,患儿的骨髓炎迁延不愈转变为亚急性、慢性骨髓炎,髓腔内过大的压力会加速骨质破坏和死骨形成。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脓肿以及失活、坏死组织,若髓腔内有脓液则应于骨皮质开窗以减少髓腔内压力。


Nade提出的骨髓炎治疗原则目前仍有指导意义:a)在脓肿形成前,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是有效的;b)抗生素不能消灭无血供组织和脓液内的细菌,只有通过手术才能清除;c)如果手术清创有效,使用抗生素可以防止脓肿的再次形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一期缝合切口才是安全的;d)手术中应避免损伤已经缺血的骨质和软组织,清除脓液的目的是为了恢复骨膜和骨皮质的连续性,以及骨髓内流动;e)手术后必须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首先进行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联合用药。如果临床症状好转,血沉减慢和外周血象下降,继续抗生素治疗至少3~4周;如果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则应立即行骨穿刺,如有脓液穿出,手术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引流脓液,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至少2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