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应用牙间牵引成骨辅助唇腭裂牙槽植骨术前治疗病例报告

2022.3.30

先天性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是一项内容复杂、时间跨度长、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对于其伴发的牙槽裂修复,现在普遍倾向用自体骨移植关闭牙槽突裂隙,并在同期关闭口-鼻瘘。临床上常见牙槽裂隙过宽的病例,如直接植骨,软组织瓣难以封闭,往往导致骨暴露、骨吸收甚至植骨失败。

 

自1900年Codivilla首次报道下肢长骨的牵引成骨以来,牵引成骨技术逐渐发展并在颌面外科得到广泛应用。2000年,Liou等使用牙支持式牵引成骨器关闭(或缩小)10例唇腭裂患者的牙槽裂,并修复1例外伤后牙槽骨缺损。Binger等将儿童用的Zurich上颌牵引器改用于牙间牵引成骨中,同样取得良好疗效。之后,牙间牵引成骨技术被广泛采用。Vega等将正畸用Hyrax扩弓器改良,通过天然牙配合正畸种植钉的方法固位牵引器,命名为Vegax牵引器,成骨效果稳定。本研究尝试使用正畸下颌扩弓矫治器结合支抗钉,设计使用Vegax骨-牙支持式牵引器治疗牙槽裂过宽,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病例报告

 

男,22岁,左侧唇腭裂术后继发颌面部畸形及口-鼻瘘,未接受牙槽裂植骨治疗。全景片(图1)见22缺失,左上牙槽裂隙距离最宽达12mm。牵引器设计见图2。23、24以及26、27分别铸造带环,牵引装置采用下颌扩弓器(REF602-806-10,Dentaurum,德国),将其中2个连接体分别焊接于带环,另外2个连接体分别于23、24及26、27的根间部位与铸造圆环焊接,圆环内径相当于正畸支抗种植钉的直径,并尽可能贴近黏膜,见图3。

 

14510039837158.png

14510039833701.png

14510039838242.png


手术方法:全麻下于23—25骨块根尖下截骨,牵引器就位并粘固带环,于圆环部位植入正畸支抗钉,如图4。术后第4天开始牵引,每次用钥匙旋转90°,相当于牵引器打开0.2mm,每天4次,共0.8mm/d。7天后,23—25骨块前移,与对侧骨块接触,停止牵引。25与26间出现约5.5mm间隙,全景片显示25与26牙根间亦出现与牙冠间一致的间隙。

 

1451004003583.png


2结果

 

牵引停止后,全景片见图5。保持3个月后获得新生软、硬组织(图6)。上颌咬合片显示牙槽裂隙减小,为植骨手术创造了条件。

 

1451004017300.png

14510040179309.png


3讨论

 

牙槽裂修复的目的是建立上颌牙槽骨弓的连续性,关闭口-鼻瘘,为牙萌出提供条件,为正畸牙排列提供骨量支持,同时为上唇和鼻底提供稳定支架,为鼻唇二期修复手术创造条件。自20世纪70年代起,自体骨移植被用于临床,现已成为治疗牙槽裂的常用方法。有关牙槽裂宽度与植骨预后的关系尚无一致意见,Long等、Aurouze等、vanderMeij等认为两者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牙槽裂越宽,植骨中心再血管化越困难,因而植骨被吸收的可能性越大。

 

Liou等认为,大于1个尖牙宽度的牙槽裂植骨手术困难,不仅软组织瓣设计及操作难,而且植骨所需骨量大,手术风险高,建议先行牙间牵引成骨术。Sakamoto等认为,牙槽裂术前牙间牵引成骨可辅助关闭或缩小牙槽裂,提高植骨成功率。配合正畸治疗,可利用牵引获得的间隙纠正中线并解除拥挤,亦可简化或避免修复治疗。根据牵引成骨器的固位方式,可将牙间牵引成骨术分为3类:牙支持式(即牵引器仅固位于牙),骨支持式(即牵引装置仅固位于骨)、牙-骨支持式(即牵引装置同时固位于牙和骨)。骨支持式牵引器可用于牙量少的病例,保证直线成骨,但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有引起牙根损伤的风险;牙支持式成骨器可多样化设计,在前牙段可完成扇形移动,但游离骨块可能发生倾斜移动,牙间难以平行成骨。

 

本病例设计的牵引器类似于Vegax骨-牙支持式牵引成骨器。由于唇腭裂患者腭侧骨支持不足且瘢痕挛缩,游离骨块容易发生腭侧移位,与常用的牙支持式成骨器相比,骨-牙支持式牵引器最大的优点在于保证游离骨块沿牵引方向移动,对抗腭向塌陷,同时由于成骨的阻力由种植体和牙同时承担,支抗牙移位的副作用降低,这在Huang等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游离骨块整体移动(图5),避免了冠根倾斜。一旦发生,很难通过后期正畸达到近远中直立。文献中对截骨术后的间歇期以及牵引器加力的频度报道不一,从3~6d不等,牵引加力速度为0.5mm/d,或第1周1.5mm、第2周1.0mm、第3周0.5mm本病例从术后第4天开始加力,速度为0.8mm/d。对于何时开始正畸,将牙移入新骨,目前观点不一。

 

Liou等首创加力到位1周后开始快速正畸,认为牙移动可形成致密骨,代替牵引形成的松质骨,更加利于稳定保持;同时,牙在牵引形成的骨内移动快速,正畸所需时间缩短。但据Sharaby等的动物实验报道,并不提倡术后快速正畸,理由是会造成移动牙的牙根吸收以及牙周破坏,建议牵引到位后保持6周,再开始正畸。本病例在牵引到位后保持3个月,X线片显示成骨情况良好,拆除牵引器后行植骨手术。

 

本牵引器的缺点是只能为游离骨块提供单一方向的移动,适用于牙槽裂两侧骨端高度基本一致的病例。对于牙槽裂两侧骨端同时存在垂直及水平向差异的病例,要求游离骨块既向缺隙侧做水平向移动,同时还要向方移动,以降低垂直高度差。文献中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灵活设计各种牙支持式、骨支持式以及牙-骨支持式牵引器,通过个体化的腭杆以及弹簧、橡皮链、结扎丝等适当的正畸力,控制骨块曲线运动,达到游离骨块的多向移动。

 

牙间牵引成骨技术现已被大量使用,文献亦证明其稳定性及有效性。除用于唇腭裂患者过宽牙槽裂植骨术前,以缩小牙槽裂隙外,亦可用于外伤性牙槽骨缺损、种植牙槽骨高度不足等,亦有报道将牙间牵引成骨用于快速远移尖牙的拔牙正畸治疗,扩展了其适用范围,有效缩短了正畸治疗时间。虽然需要手术介入辅助治疗,但为诸如牙根短、牙周炎、牙黏连等状况下的牙移动提供了方法。牙间牵引成骨的牵引器设计各种多样,各有优缺点,关键在于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位方式,既考虑到牵引方向,又要力求加力方式简便,并兼顾牵引器在口内的舒适程度。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