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完全性蜂窝型成釉细胞瘤病例报告-2

2021.12.30

2.讨论

 

成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上皮肿瘤,占牙源性肿瘤的60%以上,好发于下颌磨牙区、下颌支及下颌角,上下颌骨发生比为1∶4,发生于上颌骨者常累及上颌窦,无性别偏好。该病多发于青壮年,初期常无症状,逐步增大可使颌骨膨隆,造成颜面部畸形。累及牙松动、移位;囊壁边缘不整齐,呈半月形切迹,囊腔内根尖可呈截根状、锯齿状或斜面状吸收。虽为颌骨良性肿瘤,但因其生长具有局部侵袭性,且具有术后易复发的特点,因此术前的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术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口腔曲面体层片、CT、锥形束CT(CBCT)。根据成釉细胞瘤在CBCT上的影像学表现,可将其分为单房型、多房型、蜂窝型(骨内型)及软组织型(骨外型)。其中单房型及多房型临床上较常见,影像学表现典型,易于诊断及鉴别。

 

蜂窝型的成釉细胞瘤很少见,本例病例影像学上表现为病损区呈团状混杂的密度影,正常骨小梁结构消失,骨性分隔密集、呈蜂窝状且大小均匀;术前选择行CT检查,因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并且观察不同的组织可调节适合的窗宽,有利于显示不同密度的组织及病变。

 

较之CBCT而言,CT图像中的软组织显像更好,虽然其空间分辨率低于CBCT,但仍可显示病变组织与牙槽骨及牙的关系。结合影像学及术后病理结果,本病例可诊断为完全性蜂窝型成釉细胞瘤。因其发生于上颌骨,临床上较为罕见,易与骨化纤维瘤相混淆。后者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好发于上颌骨,界限清楚,有包膜,呈膨隆性生长,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压迫邻近的牙根出现牙移位及牙根吸收的现象。

 

骨化纤维瘤病变区内纤维成分和矿化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影像学的表现。影像学上早期病损为边界清晰、体积较小的透光影,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透射/阻射混合影,最终形成完全阻射影像。

 

成釉细胞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发病部位及病理分型,以期在最大限度保存功能的同时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手术方式包括刮治术及根治性手术,必要时还可行颌骨部分切除术和全切除术。刮治术仅刮除瘤体,不涉及邻近骨组织,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骨组织,减少术后畸形的发生。

 

根治性手术需在肿瘤外0.5cm正常骨质处扩大切除,以降低复发率,但却造成了颌骨功能障碍。根据细胞成分的不同,成釉细胞瘤主要分为5型,即滤泡型、丛状型、棘皮瘤型、基底细胞型和颗粒细胞型。尚多等通过对10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成釉细胞瘤的复发率与成釉器期细胞的幼稚程度有关。滤泡型细胞为早期幼稚成釉器期细胞,且常伴有鳞状化生,处于分化的活跃期。因此,其复发的概率大于其余的分型。

 

对于儿童期的成釉细胞瘤,根治术后造成的面部畸形易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且儿童期丛状型多见,浸润性较弱,术后复发率低,可首选刮治术,即使有复发,待成年后再行根治术。上皮与结缔组织之间存在相互诱导、相互调节的作用。成釉细胞瘤细胞在生长时,上皮细胞周边不规则,生长快,成纤维细胞少且生长迟缓,使其对上皮细胞的游出局限力差。

 

发生在上颌骨的病变,与眼眶、翼腭窝和颅底等重要结构相比邻,骨皮质较薄,骨质疏松,血运丰富,较下颌骨更利于肿瘤的生长扩散,采用刮治术治疗,复发率较高。多次复发可致恶变,因此发生在上颌骨的成釉细胞瘤应该采用根治术。手术应保留足够的安全界限,确保无瘤细胞残留。本例病例发生于上颌骨,且病理分型为滤泡型伴鳞状化生,浸润性强,应采取根治术,在正常颌骨边界切除肿瘤,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来源:张佩莹,肖灿.完全性蜂窝型成釉细胞瘤1例病例报告[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0,30(06):409-411.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