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舌恶性黑色素瘤术后12年出现颈部转移病例分析

2022.3.29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指黑色素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原发于口腔者恶性黑色素瘤较为少见,多发生于牙龈、腭及颊部的黏膜,发生于舌部恶性黑色素瘤较为罕见。恶性黑色素瘤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不良,平均生存时间仅为25个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口腔科诊治的1例左舌根部恶性黑色素瘤病例,术后12年出现右颈部淋巴结转移,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第一次住院情况(2001-04-24~2001-06-06):患者女性,47岁,主因“左侧舌根部黑色肿物4年余”入院。患者5年前发现左舌根部有一约米粒大小黑色肿物,曾请中医院诊治称为“胃内热火”,未做治疗。

 

1年前因患高血压服用降压药(药名不详)致并发咳嗽,咳出一黑色肿块,始感舌根部有异物,自行检查发现原舌根部黑色肿物突出舌表面。分别去无锡市多家医院就诊,曾诊断为“黑色素瘤”、“血管瘤”等,后于无锡市四院做舌部肿物切除术,切除瘤体病理检查报告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行化疗1周出院。

 

再次到上海九院诊治,给予局部冷冻,全身化疗1疗程,建议患者再次手术治疗。遂入住我院口腔科。专科检查:左侧舌根表面可见一绿豆大小黑色肿物,突出于舌根表面,与四周界限清楚,质地硬,活动度差,舌体稍大,舌活动未见功能障碍,双侧颌下及颈部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及全身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粪常规均未见异常,肝脾B超未见异常,颈部超声检查示淋巴门结构尚清,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胸部平片示肺部未见转移病灶。

 

患者于2001-04-25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左舌根部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术+左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切断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颈横动脉、颈外静脉和颈内静脉,保存副神经。分别于2001-05-18、2001-5-25和2001-06-02在无锡市北塘区防疫站,给与患者左上臂外侧皮内划痕卡介苗接种3次,2001-05-29DTIC(甲氮咪胺)化疗1次,疗程7d,患者全身情况好转出院。术后病理报告:左舌根部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未见转移(0/18)。

 

1.2第二次住院情况(2013-08-05至2013-08-31)入院情况:右颈部肿块2周余入院,患者2周前无意中发现有颈部多个肿块,最大约有鸽蛋大小,无疼痛不适,未重视。近1周来,患者感进食时稍有不适,肿块逐渐增大,来我院口腔科就诊。

 

专科检查:右颈中上部可扪及两个肿块,最大的约有5.5 cm×3.0 cm×3.0 cm,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表面皮肤无明显红肿。口内检查:舌背中后部见两处黑色突起肿物,质地较软,边界不清,局部有浸润,舌活动度良好,未见麻木和偏斜症状。辅助检查:B超示右侧颈部低回声肿块。

 

初步诊断为:右侧颈部肿块性质待查。术前考虑为左舌根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复发伴右侧淋巴结转移,建议全舌切除,患者本人不同意行全舌切除,要求舌部保守治疗。治疗经过:术前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13-08-14行右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同第一次左侧颈清扫术,建议出院后再次到上海九院给与舌部病变局部冷冻治疗。

 

术后病理:(右颈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3/22)。免疫组化:HMB45(+),S100(+),Ki67(+)80%,Ckpan(±),desmin(-)(图1、图2)。

 

1648521519501673.png

1648521519484532.png


2讨论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高度恶性、预后较差的肿瘤,多发生于皮肤。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相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更具有侵袭性及生物学行为上的差别,它的预后极差。虽然黏膜的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很低,但头颈部黏膜具有丰富的血供和淋巴引流,使该部位发生的恶性黑色素瘤更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从而治疗困难且预后差。

 

邱蔚六建议对晚期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应行综合序列治疗。方案如下:原发灶冷冻治疗→术前辅助化疗→选择性颈清术±原发灶切除(原发灶冷冻未控者)→生物治疗(卡介苗或其他)→康复治疗(口腔卫生护理、赝复、牙种植、语音训练、张口锻炼等)。选择低温冷冻治疗原发病灶是基于黑色素细胞对低温甚为敏感,且可大面积、多处(点)施行喷射治疗,实践证明效果是显著的。

 

冷冻治疗的另一大优点是组织缺损不多,对保存器官的外形和功能有利。本例患者术后已存活12年,与我们对患者积极采用联合治疗有很大关系,首次切除原发灶并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后,历经术后化疗、冷冻治疗、再次化疗、原发灶扩大切除+左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接种卡介苗、再次化疗。

 

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刘云生等研究发现肿瘤有破溃、肿瘤厚度较大、有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原发部位(口腔后部)等因素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存率,而年龄、性别及所用手术方法对生存率未见显著影响。本例患者肿瘤虽有破溃,但肿瘤较小,术后病理报告未见淋巴结转移,也是患者术后存活12年的主要因素。

 

左舌根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12年出现舌背中后部及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见发病部位较12年前范围大,达到中线,进而引起右颈部淋巴结转移,表明本病例为原发灶复发导致局部扩散及区域淋巴结转移。

 

黄克伟等的研究表明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原发灶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和血行转移率分别为37.50%和41.67%33.33%。本病例也证明了口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易复发和转移。尽管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但临床检查可以提供一些依据,口腔内的恶性黑色素瘤常常来自黏膜黑斑,黏膜黑病变及色素痣等黑色素沉着病变。此外,损伤、慢性刺激及不恰当的治疗常为恶变发生的诱因。因此及早治疗口腔黏膜黑斑并防止损伤和慢性刺激,是预防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最有效的措施。一旦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需积极采用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命。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