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原发性食管下段恶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

2022.1.09

病例女,65岁,高血压病史20年,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为阵发性胀痛,于深吸气、夜间、饭后加重,与剧烈活动有关,无吞咽困难。既往无肿瘤病史。上消化道钡餐示:食管下段椭圆形腔内充盈缺损,形态规则(图1)。

 1.png

图1食管钡餐示食管下段椭圆形充盈缺损,边界清。

 

胸部+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示:食管下段占位,凸入食管腔内,黏膜部分欠清晰,边界光滑,密度均匀,平扫CT值约38HU,增强后中度强化,CT值约70HU(图2~5)。

 2-4.png

5.png

图2~4CT示食管下段腔内软组织占位,平扫实质密度均匀,CT值约38HU,增强扫描病变中度强化,CT值约70HU,矢状位示上下径约6.8 cm。图5 3月后复查显示腹腔内肿瘤复发转移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

 

行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下段切除,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下段,上极近下肺静脉,大小约8.0 cm×4.5 cm×2.5 cm,质硬,未侵出食管肌层,隆突下可见肿大淋巴结。病理示(图6):(食管下段)恶性黑色素瘤,侵及食管壁浅肌层,未见脉管内瘤栓及神经侵犯。贲门及胃周切除9枚淋巴结,2枚发现转移。食管周切除2枚淋巴结,均无转移。隆突下切除3枚淋巴结,均未见转移。免疫组化:广谱CK(-),HMB-45(+),S-100(+),Melan-A(+),Ki67指数(40%)。

 6.png

图6病理(HE):黑色素瘤细胞较松散,细胞间缺少连接,细胞多形,大小不一,细胞浆丰富、红染,核仁显著。

 

讨论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来源于食道黏膜基底细胞层,约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1%~0.2%。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女比率为2∶1,最常见于食管中下1/3段,多呈息肉状在管腔内生长,可有或无色素。临床常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体质量减轻、食物反流。食管黑色素瘤钡餐造影可呈梭形、结节状、多发息肉状充盈缺损,常偏侧生长,向腔内突起,表面可呈分叶状,黏膜溃疡少见,管壁蠕动消失但不僵硬,管腔狭窄但极少引起梗阻,这可能是由于肿瘤倾向于纵向生长有关。

 

本例食管钡餐示食管下段腔内纵行梭形充盈缺损,未见黏膜溃疡,管腔局部狭窄但未见梗阻,与文献报道一致。胸部CT可提示肿瘤大小、边界、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管腔扭曲和受压以及侵犯纵隔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多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腔内软组织肿块,钙化罕见,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强化。但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作用有限,确诊需依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HE染色下见黑色素瘤细胞大小不等,呈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内多见黑色素颗粒,但少数只有少量或缺乏黑色素细胞的病变,常被误诊为阴性或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等其他肿瘤。

 

黑色素瘤的免疫组织化学中,S-100敏感性强而特异性差,在包括恶性黑色素瘤的很多肿瘤中表达,HMB-45、Melan-A是黑色素细胞的特异性抗体,但敏感性较低,可用S-100、HMB-45、Melan-A联合标记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本例S-100、HMB-45、Melan-A表达均呈阳性。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肿瘤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强,起病隐匿,易发生血行、淋巴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约半数以上患者确诊时已伴转移病变,手术后生存期约为2.5年,5年生存率约4.2%,中位生存期为13.4月,预后差。本例术后3月即出现腹腔复发伴广泛转移。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