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利多卡因乳管内麻醉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2022.4.04

乳管镜检查是诊断乳头溢液性质的有效手段。在乳管镜检查时,利多卡因常被用于乳管内局部麻醉。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穿透力大,生效快,时间长,是理想的局部麻醉药,引起的过敏反应非常少见,药典上并未要求用药前行过敏试验。本科行乳管镜检查诊疗6年,在2014年5月13日发生1例使用利多卡因乳管内麻醉导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6岁,因左乳头血性溢液14d就诊。


查体:体温36.1℃,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02/61mmHg(1mmHg=0.133kPa),双侧乳房大小、形态正常,无局限性隆起、凹陷,乳房皮肤无发红水肿,两侧乳头处于同一水平,挤压乳头,右侧乳头无溢液,左侧乳头单导管有暗红色血性液体溢出。

 

初步诊断:左侧乳头溢液,左侧乳管内乳头状瘤?为明确诊断拟行左侧乳管纤维内视镜检查。

 

患者否认药物过敏史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患者同意并签署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同意书后,实施乳管镜检查。


置入乳管镜前5min,于乳管内注入1%利多卡因注射液2ml行局部麻醉,检查时间约10min。检查完毕,患者走出检查室时突感头晕、心慌、胸闷、冷汗、四肢无力。

 

查体:体温35.6℃,脉搏126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82/47mmHg,面色、口唇苍白,查血糖为5.8mmol/L。诊断考虑为过敏性休克。

 

立即予患者平卧位,高流量吸氧6L/min,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快速补液,20min后患者症状缓解,观察生命体征正常,1h后患者离院。

 

2讨论

 

一般认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的过敏反应远比酯类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少见。因酯类局部麻醉药及其代谢产物能与免疫球蛋白E结合形成半抗原,而酰胺类不能形成半抗原,但酰胺类所含的防腐剂对羟苯甲酸盐的分子结构与普鲁卡因极为相似,可形成半抗原,是产生过敏反应的一个潜在因素。


而在乳管镜检查过程中,扩张乳管时损伤乳管壁可导致局部麻醉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也是发生过敏反应的另一个潜在因素。在乳管内使用利多卡因麻醉前,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药物不良反应史,特别是有过敏性倾向的患者,这一点尤为重要。

 

患者曾使用利多卡因,特别是有过敏性倾向的患者,体内可能易形成抗体而易发生变态反应,对此类患者应先作利多卡因皮试,以免发生意外。


检查前应签署乳管镜检查知情同意书。医务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常见急救技能和知识,乳管镜检查室应备有急救药品和设备,以预防突发事件。


检查完毕,患者须留观20min再离开。除此之外,急救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是指导抢救过敏性休克至关重要的环节。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吸氧、抗过敏、抗休克等,并安慰家属,保证急救顺利进行。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