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泼尼松治愈下颌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例报告

2021.12.30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伴炎症细胞浸润,由肌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肿瘤。其发病率较低,常见于肺部,发生于颌骨内者较为罕见,其有效治疗方法尚无定论。本文报告1例口服激素治愈下颌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并提高对颌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认识。

 

1.病例报告

 

女,4岁6个月,因“左面部肿胀伴疼痛20天”就诊。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面部肿胀,伴明显疼痛,家属诉肿胀逐渐增大。检查见左面部下颌角及下颌支区较右侧肿胀,皮温不高,触痛明显,肿胀区质地硬,边界欠清。口内黏膜完整。锥形束CT(CBCT)显示左侧下颌角、下颌支、髁突、喙突低密度影像,边界欠清,密度不均。下颌支向颊舌侧膨隆,其内可见因骨质破坏而形成的大小不一的空腔(图1A、B)。MRI显示左侧下颌骨骨质膨隆,周围软组织增厚(图2A、B)。初步诊断:左下颌骨肿物,不排除恶性肿瘤。

 1.png

2.png

考虑到患儿年龄较小,且未明确病变性质,直接手术切除损伤较大,因此考虑先行“左侧下颌肿物活检术”。全麻下于口内左侧下颌支前缘做切口,刮取部分下颌支内骨组织及软组织送检,术后病理报告:(左侧下颌骨)见骨组织、增生的纤维组织,伴炎症细胞浸润,倾向炎性病变(图3)。

 3.png

结合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考虑为:左侧下颌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与患儿家属沟通并征得同意后,尝试用中效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治疗,起始剂量为25mg,每天一次。服药10d后,患儿左侧下颌肿胀区明显缩小,质地变软,办理出院。

 

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松25mg,每天1次,持续3周;随后每周减量5mg,减至10mg;每天1次,持续半年;半年后每月减量2.5mg,减至2.5mg,每天1次持续口服1年,停药。

 

2.结果

 

术后半年复查CBCT,见原左侧下颌骨低密度影基本消失,颌骨内密度大部分恢复正常(图1C、D)。患儿背部多毛症(图4A),可能为长期口服激素引起的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术后1年复诊,见患儿背部毛发减少(图4B);CBCT显示左侧下颌骨两侧密度基本一致,无明显低密度阴影(图1E、F)。复查MRI,左侧下颌骨及周围软组织基本恢复正常(图2C、D)。术后随访2年,肿物无复发。

 4.png

3.讨论

 

IMT曾被称为炎性假瘤,其病因至今尚不明确。由于IMT被发现存在ALK、ROS1和PDGFRβ等融合基因,2013年WHO将其定义为“伴浆细胞、淋巴细胞和(或)嗜酸性粒细胞的炎症浸润,由肌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肿瘤”。IMT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人,病变最常见于肺部,口腔颌面部较为少见,颌骨内IMT更是少有报道,其有效治疗方法尚无定论,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和保守治疗。根据文献报道,多数颌骨炎性假瘤选择手术切除。

 

IMT临床上可表现出局部侵犯性,影像学上可有骨质破坏表现。作为一种交界性肿瘤,IMT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并可发生远处转移。本例患者表现出局部侵犯性(病变累及左侧下颌骨及周围软组织),影像学显示左侧下颌骨骨质破坏。在对患儿采用激素治疗后,IMT体积明显缩小甚至消退,骨质破坏区基本恢复正常,术后2年未见复发。该疗法取得了良好疗效,且避免了整体切除下颌骨对外观、功能以及患儿颌骨发育的影响。IMT主要由肌纤维母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并伴有炎症浸润。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调节炎症相关基因转录,抑制促炎因子及炎症介质合成与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此外,对于急性炎症,糖皮质激素能减轻毛细血管扩张、渗出、水肿以及白细胞吞噬浸润。对于慢性炎症,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纤维母细胞的DNA合成,从而抑制其增生。本病例患儿口服泼尼松,可能通过抑制IMT的炎症反应以及纤维母细胞增殖,从而使IMT体积慢慢减小直至消失。口服激素治疗仅为本病例所做的尝试,疗效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可为相似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

 

需注意的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需充分注意不良反应,逐渐减量,不可突然停药,以避免发生停药反应、肾上腺危象以及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临床上若遇到相似病例,未明确诊断前应避免大范围切除,可先行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后再做进一步治疗,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大的手术创伤。

 

来源:杨柳笛,黄龙,苏彤.泼尼松治愈下颌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告[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0,18(06):574-576.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