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喉小涎腺导管癌病例报告

2022.2.25


病例报告


患者,男,72岁,因声 嘶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声嘶,伴有咽干,偶伴咽痒及咳嗽,无痰中带血。


体检及电子喉镜示:右侧声带及前联合处黏膜表面不光滑,左侧声带表面光滑,双侧声带膜间部活动及闭合佳软骨间部活动及闭合可(图1),电子喉镜下取病变处组织行病理检查示上皮中-重度非典型增生。患者人院后行右侧声带切除术,术中见右侧室带、声带前中部黏膜略粗糙,右侧喉室内可见一直径约6 mm大小囊肿样物,去除后其深面可见一菜花样肿物,质脆,夹取组织送冷冻病理检查提示高中分化鳞癌,遂以CO2激光切除病变组织,期间为充分暴露病变先行切除右侧室带,切除后根据肿物大小切除范围向后达右侧声带突,向前达声带前联合,向外侧达甲状软骨板,此外右侧喉室、右侧声带上表面及右侧声带肌均被切除,仅保留右侧声带下表面,完整切除肿物后分别留取其上、下、前、后、前外及后外缘少量组织送冷冻病理检查,回报均未见肿瘤组织,术后肿物标本如图2所示。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炎、雾化等对症支持治疗,恢复过程良好。



术后石蜡标本病理示:声带小涎腺的导管癌合并鳞状上皮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图3)。术后复查颈部增强CT示右侧声带切除术后改变,锁骨以上未见异常信号的淋巴结。出院诊断:喉涎腺导管癌 TN0M0。患者出院后就诊于我院放疗科行放射治疗,单次剂量为2 Gy,共放疗33次。术后3个月患者复查行电子喉镜及颈部增强CT检查,均未见复发迹象(图4),目前已随访19个月,未见复发。


讨论


喉单发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比例占96~98,其他如腺癌、基底细胞癌、低分化癌、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等比较少见。对于涎腺肿瘤,WHO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将其分为腺泡 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 、及腺样囊性癌等23类,发生于喉的小涎腺恶性肿瘤主要以腺样囊性癌最为多见(32%~69%),其次为黏液表皮样癌(15%~35%),导管癌则极为罕见。关于小涎腺的导管癌,以往报道较少,国内学者陈勇报道过2例发生于硬腭的导管癌,尚未见其他部位的小涎腺导管癌报道,Goel等曾于2003年报道过类似病例,发现包括其病例在内,既往原发于喉的小涎腺导管癌也仅为2例。病理学上看,SDC的组织形态学极似乳腺导管癌。表现为乳头囊状,筛状,实体团块,和中央有坏死的团块-“粉刺”;免疫组织化学方面,SDC对上皮性抗体阳性,而对SMA 阴性,表明其肿瘤细胞由导管上皮构成,而缺乏肿瘤性肌 上皮细胞 。


Poorten 等曾总结了小涎腺导管癌的诊治经验,认为活检病理仍是非常必要的,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亦是诊断的有效辅助,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如果怀疑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亦应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分级较低的肿瘤通过手术获得治愈的可能性较大,即使如此,所有的患者亦应在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未来生物靶向治疗亦可能是潜在的治疗手段。尽管如此,此类肿瘤由于恶性程度极高,其复发率、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以及死亡率也相对较高,局部及远处转移依然是患者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50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患者同时存在淋巴结转移则是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重要预测因子 。


综上所述,喉涎腺来源的恶性肿瘤极为少见,喉小涎腺导管腺癌更是极为罕见,当前对于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经验匮乏,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我们认为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基础上,应密切随访,除关注局部是否复发外,更应积极关注是否存在全身其他部位的转移情况。在未来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加强对该病患的密切随访,以期得到第一手资料,为未来此类患者诊治提供经验。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