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巨大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病例分析

2022.3.04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6岁。因右大腿肿瘤切除术后2年,复发2次于2016年1月8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内肿块,约鸭蛋大小,并逐渐增大,无红、肿、热、痛。曾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右大腿肌肉黏液瘤。术后10个月肿块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此次肿块又复发,并明显增大,遂来我院。MRI检查示右大腿内见18.6CM×9.5CM巨大肿块,边界欠清(图1)。临床诊断:黏液瘤复发?在全麻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广泛侵及内侧和后侧部分肌群、股动静脉及坐骨神经,坐骨神经受压变细,仔细剥离肿瘤直至正常肌肉组织,保护股动静脉及坐骨神经,完整切除肿瘤及邻近组织。


病理检查巨检:右大腿肿瘤扩大切除标本。肿块大小19CM×15CM×9.5CM,切面呈灰白色、半透明、胶冻状。可见灶性出血区,质地偏软。镜检:肿瘤由纤维组织分隔成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结节内为大量黏液样基质(图2),其间可见大小较一致的小圆细胞,胞核深染,胞质少,强嗜酸性,核分裂象少见。瘤细胞呈花边样排列(图3),肿瘤间质血管较稀疏,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并浸润周围横纹肌组织。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图4),S-100、SMA、MSA、MyoD1、desmin、EMA和NSE均(-),仅有个别细胞Ki-67(+)。


1646408334169357.png


病理诊断:(右大腿)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患者术后随访13个月,无复发和转移。


讨论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MC)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四肢近端及深部软组织。1972年Enzinger等首次描述EMC并命名,其占软组织肉瘤<3%。WHO(2013)软组织和骨肿瘤分类把EMC归类于分化不确定的软组织肿瘤。目前文献报道的EMC均为个案或小组资料,迄今仅有200多例报道。


EMC患者以50~6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80%发生在四肢近端及肢体深部软组织,其中69%发生于下肢,20%发生于躯干,个别报道见于手足、头颈、乳腺和胸腹腔,罕见病例发生于侧腹壁和臀部。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为缓慢增大的软组织肿块,可伴有局部疼痛或功能障碍。EMC的临床诊断困难,术前影像学检查仅能提示为软组织肿块,确诊常需病理学检查。EMC病变特点为常形成界限清楚、或有假包膜的肿块,切面为多结节或分叶状,灰白色、胶冻样,可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瘤体直径1.5~15CM,多在5~10CM;肿瘤主要侵及骨骼肌、肌腱,极少累及皮肤及骨组织。镜检肿瘤细胞呈单个、条索状或小簇状分布于黏液样背景中,细胞小,呈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嗜酸性。EMC可分为经典型、细胞型、实性非黏液型和高级别或差分化型等4种类型。有文献指出,在原发或复发病变中可出现缺乏黏液样基质的实性细胞区域。本例肿瘤主要表现为小圆细胞、花边样排列的特点,未见细胞丰富、密集区和去分化成分。EMC在病理上易与一些富有黏液性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相混淆,对EMC病变特点不熟悉可发生误诊。本例患者2年前首次手术后病理误诊为肌肉黏液瘤,术后肿瘤多次复发并且形成巨大瘤块,比较少见。


鉴别诊断:EMC主要应与一些富含黏液的软组织和骨的良、恶性肿瘤鉴别。①肌内黏液瘤:是一种组织起源不明的良性软组织肿瘤,老年人多见。多发生于皮内、皮下及肌肉内,肿瘤直径一般在4~6CM,主要由星形细胞、黏液基质和少量纤细的网状纤维组成,核分裂象不易见到,黏液基质为透明质酸,肿瘤内血管稀少,是其重要特征。而EMC的黏液样基质为硫酸软骨素和硫酸角质素,肿瘤内血管和纤维组织较丰富,富细胞型的还可见较多核分裂。②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骨内的良性软骨肿瘤,瘤细胞呈梭形,细胞较密集,肿瘤小叶外周黏液基质不明显,瘤内常可见软骨和骨组织。而EMC中一般无骨和软骨组织。③黏液样脂肪肉瘤:是由不同分化程度的脂肪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瘤内可见丛状、分支状、鸡爪样的薄壁毛细血管网和脂肪母细胞。而EMC内无分支状血管特征和脂肪母细胞,脂肪染色呈阴性。④副脊索瘤:肿瘤常呈分叶状,瘤细胞体积较大,由圆形、多边形的空泡状细胞组成索状、假腺样排列,免疫标记S-100和EMA阳性。


目前对EMC的组织起源仍有争议,近年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EMC有t(9;15)(q22;q21)等变异、异位和EWS/CHN等基因融合,提示EMC是具有遗传学改变的软组织肉瘤。一般认为,EMC生长较缓慢,恶性度低,肿瘤切除后可局部复发,也可转移。因此,术后定期随访十分必要。本例再手术后已随访1年余,尚无复发和转移。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