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病例报告

2022.1.22

患者女,44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晕不适。近2周自觉前额部头痛,呈持续疼痛,伴记忆力下降,双腿踩棉花感。影像表现:MRI示右侧颞顶枕叶可见多发类圆形、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影,信号不均匀,呈长T1稍长T2信号,部分病灶可见融合,病灶周边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影(图1,2);增强扫描上述病灶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可见明显环形强化(图3)。

 1585094723194083.png

图1~3 分别为T2WI轴位,T1WI轴位,T1WI轴位增强;右侧颞顶枕叶交界区肿块呈长/稍长T1、长/稍长T2的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后肿块囊壁及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

 

手术及病理:患者右侧颞顶枕马蹄形切口切开,铣开颅骨,X形剪开硬脑膜,病变位于额部,侧裂上,脑表面苍白凸起。肿瘤向深部生长,病变边界不清,侧裂血管供血,鱼肉样,灰白色,质地软,血供丰富,囊性变,近全切除肿瘤,切除范围约12 cm×10 cm×6 cm大小,脑室未开放,侧裂血管保护好。

 

光镜所见:瘤细胞长梭形,核圆形或短梭形,核膜清晰,染色质颗粒状,核分裂少见,胞浆丰富,嗜酸,束状或漩涡状排列,部分区域见坏死(图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4(血管+),CK(-),EMA(-),GFAP(+),Ki-67(10%+),P53(-),PR(-),S-100(+),SOX-10(+),Vimentin(+)。病理诊断:符合间变性室管膜瘤。

 1585094745239620.png

图4 瘤细胞长梭形,核圆形或短梭形,核膜清晰,染色质颗粒状,胞浆丰富,嗜酸,束状或漩涡状排列,部分区域见坏死(HE×40)

 

讨论

 

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或室管膜下细胞,约占颅内肿瘤的6%,病理分为Ⅰ~Ⅲ级,其中WHOⅠ级为粘液乳头状瘤和室管膜下瘤;WHOⅡ级为室管膜瘤;WHOⅢ级为间变性室管膜瘤,其中幕上脑实质内间变性室管膜瘤比较少见。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成人相对多见,主要好发于额颞叶及颞顶枕交界区。临床上多表现为癫痫、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成人大脑半球脑实质的间变性室管膜瘤多表现为单发的等T1、稍长T2信号囊实性和实性肿块,实质内一般无钙化,而实质内出血多见,瘤周多无水肿或轻度水肿;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及囊壁常明显不均匀强化。本例病灶表现符合其以上影像特点,但本例为多发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少于囊性成分,与文献不同。

 

幕上脑实质的间变性室管膜瘤易与以下肿瘤相混淆:1)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典型表现呈大囊小结节,瘤周水肿不明显或较轻,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弥漫浸润周围脑实质,常发生于大脑半球白质区,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可无强化或局部轻度斑片状强化;3)胶质母细胞瘤:青年多见,肿块可伴有坏死、囊变及出血,瘤周水肿明显,增强呈花环状或结节状强化。


推荐
关闭